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考复习知识点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解题方法技巧

  文化与生活:

  一:是什么?

  1.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

  2.特点: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

  3.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

  第一,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二,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为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个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面对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我国应该怎么办?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大弘扬民族精神,

  优先发展教育与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为什么?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横向:多样性

  1、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纵向:继承性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1)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作用:

  我们要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抵制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5、文化创新的途径

  a.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e.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三、怎么看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1)特点:源远流长

  (见证:文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

  A.领域广:

  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着独特的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B.地域广: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民族广:

  ①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个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共同铸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民族精神

  (1)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名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5)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

  四、怎么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实践—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四有公民;公益文化;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两种素质

  1、实践: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先进文化:

  牢牢把握前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传统文化: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保持民族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4、外来文化:

  着眼于世界优秀的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大众文化:

  大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前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落后腐朽文化: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7、精神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四有公民;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公益性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活动,弘扬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8、思想道德建设:

  思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0、荣辱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1、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国家: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先进文化;

  传统与外来文化;

  大众文化;落后与腐朽文化;

  精神文明(教育科技);

  道德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把握正确的航向,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企业(或者文化从业人员文化单位):

  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

  加强待业自律,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生产人民大众需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注意:

  1.怎么样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或者影响力。

  怎么样增强文一般用以下语言?按教材顺序背诵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3)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7)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引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8)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1)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2)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赋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利用现代传媒发展。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

  (4)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5)吸引多方面投资,规模化经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公民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

  (3)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4.文化交流

  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文化交流的有关问题时,答文化交流意义,涉及的原理有: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fuxi/17139.html

[!--temp.pl--]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