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考复习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理区位分析方法集锦

  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1、农业

  1)、农业区位选择:

  ①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②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机械化、良种、水利、电气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人口数量、饮食习惯,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劳动力(数量、素质)、工业基础(机械化、农药、化肥等)、政策

  2)、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3)、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4)、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5)、城市郊区农业问题:

  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 美国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6)、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出口农产品基地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

  jjj23

  2、工业

  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土地(地形平坦)、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提供食品和原料)、原料(农产品加工、钢铁)、燃料、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或信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风向、河流)。

  2)、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3)、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例3: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3、人口专题

  1)、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

  ①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② 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 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2)、影响人口地域分布的因素:

  A、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

  B、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经济、交通运输条件

  C、历史政治因素:开发历史时间、人口数量。

  3)、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经济原因),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4)、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5)、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4、城市专题

  1)、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 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 科技发达; ④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  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3)、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④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5)、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5.农业基础;6.城市

  6)、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5.商业贸易与金融小专题

  1)、商业区位——商品的供给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客流量的大小、人群消费能力。

  2)、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A、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B、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6.交通专题

  1).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A、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B.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维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航行条件(水深、水宽、结冰、含沙量)、停泊条件(静水的港湾)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经济腹地:受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6)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交通流量的大小、货物吞吐量、河流的位置)经济位置(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战略位置(国家发展的战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fuxi/17769.html

[!--temp.pl--]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