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考复习知识点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1、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趋于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时期,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变法图强,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中国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诸子百家的及其思想主张。儒家作为百家中的一家,不断完善、发展、吸收其他学派的进步内容,与时俱进,最终脱颖而出。了解百家思想,有一个比较。

  2.诸子百家

  儒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仁”“礼”)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即要求统治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指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逐步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在学生学的方面,他要求学生(1)学而时习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当仁不让于师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孟子:继承发展孔子学说。把孔子“仁”学说(道德伦理范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孔子“仁”的思想用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道德伦理范围。“仁政”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民贵君轻(重民、民本思想);性善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坚持自然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基本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的愿望,但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提高政治地位的要求,“尚力”“节用”分别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和愿望。

  道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老子

  哲学思想核心是“道”,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对立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政治思想是主张无为而治,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老子哲学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得;主张“无为而治”,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感到无能为力,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比老子更消极。

  “齐物”,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反映没落贵族完全丧失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逍遥”的人生态度,反映了没落阶级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法家:韩非子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兵家

  春秋时期:孙子及《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孙膑及《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吴起。

  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经过不断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fuxi/20174.html

[!--temp.pl--]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