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总结

  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

  1.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

  (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

  (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脆弱的小农经济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

  (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

  (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点,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

  (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由于牛耕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模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2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的比较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技术先进:历史悠久、分工细密,长期领先于世界。

  (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4)民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5)“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秦汉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3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归纳总结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坊市制度从建立、发展到瓦解的过程,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的不断增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不断发展:起自商朝,之后历代不断发展。

  (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组成,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3)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从明朝中后期起,政府实行闭关、海禁等政策,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3.古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上看

  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

  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

  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

  (4)从城市布局上看

  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

  考点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归纳总结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其发展一直十分缓慢,中国一直在传统社会徘徊。

  1.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闭关政策的比较

  (1)相同点

  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上都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不同点

  ①时代不同:前者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后者实施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②目的不同:前者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后者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体制,巩固封建经济。

  2.影响明清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的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16世纪后中国开始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

  (1)表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中国,①在经济方式上,仍固守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②在经济政策上,仍坚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

  (2)原因: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②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影响了科技创新。⑤传统科技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fuxi/20332.html

[!--temp.pl--]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