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陕西省咸阳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高三试卷 2021-03-23 00:15:26 0
陕西省咸阳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文综地理试题,扫描并关注下面的二维码,获取相关答案!
模拟联考答案
18个虚词的用(2)依法纳税法和意义文言虚词的用法解析,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总结。2018高考已经结束了,但是对于新高三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暑期是一个考验学生自控力及意志力的时期,尽早的开始复习,查漏补缺,才能更早的掌握高考主动权。高中家教班老师整理了高中语文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一起来学习吧!虚词翻译及用法10、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虚词翻译及用法11、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如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虚词翻译及用法12、以一、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二)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三)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植物一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光合作用的强度主要受光照的影响。以北方夏季的一天为例,上午10时左右,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此时叶片的气孔张开,吸收CO2充足,因此光合作用的效率高、强度大,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午12时左右,光照强度最大,但气温高,叶片气孔关闭,CO2的吸收量下降,因缺乏原料使有机物合成量下降,光合作用陷入低谷;下午15时左右,光照充足,气温下降,叶片气孔张开,吸收充足的CO2,合成的有机物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再次达到一个的高峰;此后,光照减弱,光反应受阻,有机物的合成量逐渐降低。呼吸作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中午温度高,呼吸强度增大。为。例如: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连词,因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四)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虚词翻译及用法13、因一、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副词,随着,依靠。因人成事。(《毛遂自荐》介词,依靠)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介词,趁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依靠。)二、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虚词翻译及用法14、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对)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良曰:长于臣。(《鸿门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三、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这职业上。)虚词翻译及用法15、与一、作虚词用。(一)连词,解释为:和、跟、同。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谷与鱼鳖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二、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依靠。)虚词翻译及用法16、则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07968.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