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

[db:作者] 高三试卷 2022-01-02 22:08:27 0

2022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整理分享关于2022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的试卷及其参考答案,如需答案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

2022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


2022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D.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德格尔的艺术观艺术是什么?海德格尔指出,他所谓的艺术绝不是柏拉图式的理念,即那种规定一切艺术现象之共同本质的最高概念,它不是时空之外,永恒不变的存在者。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思考是从艺术作品入手的。海德格尔说,从表面上看,作品和一块石头、一把斧头没有什么两样,是一件物或器具,但实际上,作品比一块石头和一把斧头多一点什么,那多一点的什么使作品成了作品。换句话说,艺术作品自身自有其存在的特殊本源。在此,海德特尔批判了流俗的浪漫艺术观,后者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是作者,因为作品显然是作者的产儿。但海德特尔问道:作者又是谁的产儿呢?显然是作品使作者成了作者,是《浮士德》造就了作家歌德。如此看来,作品和作家互为因果,但是什么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呢?海德格尔认为还有一个第三者,即作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之共同本源的“艺术”。而艺术的本源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因此,作品的真正作者不是作家而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是真与非真的冲突,作家只是这一冲突成为作品的中介而已,作家创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在对此冲突的领会中勾勒这一冲突。海德格尔的“世界”和“大地”这一对概念充满隐喻性,它们主要指“意义化”(世界)和“无意义化”(大地)的对立冲突,以海德格尔之见,艺术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同时了展示了大地,作品描述的存在者既显示(获得意义)又隐匿(失去意义)地出场,艺术作品因此成其所是。海德格尔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凡·高的一幅画,一双粗糙的农民的鞋子,别的什么也没有。实际上,这幅画描绘了无。”但是,海德格尔又说:“从鞋破损了的、敞开着的黑洞中,可以看出劳动者的艰辛的步履,在鞋的粗壮的坚实性中,投射出她在料峭的风中通过广阔单调田野时步履的凝重与坚韧,鞋上有泥土的湿润与丰厚。当暮色降临时,田间小道的孤寂在鞋底悄悄地滑过。”海德格尔以充满诗意的描述谈到他在凡·高《农鞋》中看到的农妇的世界与大地,以及在这世界与大地之间一双农鞋的“存在”。就此,海德格尔批判了艺术模仿说,后者基于自然实在的态度误以为艺术作品只是逼真地模仿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误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就是它的全部存在。事实上任何可见之物的存在都在不可见的世界和大地之间。正是由于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并展示了大地,处于其间的存在者才因有意义而显现,因无意义而隐匿。由于作品存在于世界和大地的冲突中,因此,作品一经产生就呼唤人的保护或保存。离开了人的观赏和阅读,被创作和安顿在作品中的世界和大地的冲突就会消失,作品也就成了纯粹的物。正是经由作品的创作和保存,真之事件(即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便以艺术的方式发生了,作为创作者和保存者的人也由此介入了世界与大地的冲突,遭遇到既澄明又隐匿出场的万物,从而进入到生存的历史。摘编自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超越一件器具的部分,即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构成了作品的本质。
B. 作品是世界与大地冲突的产物,在作品行成的过程中,并没有作家主观意识的参与。
C. 凡·高绘画中的一双农鞋既属于大地,又属于世界:既显现意义,又隐匿意义。
D. 作品离不开欣赏者,否则它将丧失它的本质,从而沦为纯粹的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浪漫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的本源是作者,而海德格尔认为,作品是作者的本源,是作品造就了作者。
B. 柏拉图的“艺术”理念,是一种超越个别艺术现象的最高概念,它是时空之外的,永恒不变的存在者。
C. 海德格尔说凡·高画作中一双农鞋的“存在”,意味着它不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样东西,而且还显示意义。
D. 因为作品的本源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因此,逼真地模仿一双农民的鞋子并不是艺术的全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家的真正使命是坚守艺术的本源,深刻领会并如实勾勒出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从而重建人们对存在的记忆。
B. 海德格尔批判艺术模仿说,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艺术不仅要建立一个世界,还要展示大地。
C. 海德格尔认为,一切可见之物的存在都在世界与大地之间。所以一旦迷失世界,它们就沦为器具或一件纯粹的物。
D. 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读者看护了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另一方面作品使读者进入存在状态。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的把握。结合“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可以得出,选段出自《五猖会》,作者是鲁迅,然后结合《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批判教育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的叙事散文。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名著文学常识的把握。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社戏》是小说,选自《呐喊》。 ②⑧⑩有的才能构成定语。⑨使思考名词化,达到简略表达的目的。

2022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25980.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