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3年4月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统考监测卷(恩博卷)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精校)

2023年4月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统考监测卷(恩博卷)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精校),以下展示关于2023年4月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统考监测卷(恩博卷)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精校)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3年4月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统考监测卷(恩博卷)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精校)

1、2023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恩博)语 文说明:2023.04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社会动荡,中国古代村落一直是最为稳定的社会基本单位,而且都是官方乡村组织的基本载体。自村落出现追于战国,一直以宗法血缘组织编制乡村。村落之内均聚族而居,一个村落由若干个家族组成。虽然此时的村落不具备经济、政治与军事的独立性,只是生产与生活单位,但社会管理都以村落为基本单位,赋

2、役征发与分封赏赐也以村落为基本单位,村落一直是最为稳定的社会基本单位。战国以来,村落功能逐渐完备,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多元化,村落也成为较为独立的社会存在。在各王朝乡村管理体系的变迁中,虽然一直以地缘行政组织编制乡村,经历了乡里制、乡村制以及都保制、里甲制等编制方式,但每一种方式都是以村落为基本单位,作为行政体系的乡村基层组织与作为自然聚落的村落高度重合。秦汉时期,乡里制成为乡村组织的通制,乡里不仅实现了对绝大多数村落的覆盖,而且还构建起里与自然村落有机统一的村落组织体系。王朝政府在进行乡里编制时虽然规定了乡里规模与户数,但在具体操作时因村设里,多数情况下各村落均设一里。自然村落不仅未被行

3、政组织打破,反而成为行政组织所依托的载体。魏晋南北朝时期,乡村组织形态虽然不断变化,但对村落的依托并未改变。至唐代,南朝的乡里制转化为乡村制,以里正行其职。乡之下直接以村落为基层单位,设村正为一村之长。通典载:“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掌同坊正。”村正“掌同坊正”,而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也即以治安为主。村正除治安外,还作为里正的助手出现,协助里正进行乡村管理。当然,在唐代的乡村社会,里正是乡政行使者,是县级政府的直属胥吏,权限、责任远过于村正,村正只是一个自然村落之首,具有典型的民间色彩,但这恰恰反映了王朝对村落地位的重视。随着中央王朝越来越倚重于田土之征,对人户的控制不断削

4、弱,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基础。因而,宋元时期乡村管理实施了都保制,以加强对人口的直接管理。在这一管理体系中,既以人户数量为单位编制村落,又依原有村落体系适当调整,两者有机统一,村落的完整性同样得以保存。明清时期乡村管理实施了里甲制,仍然是依托村落而设。里甲制虽然明确规定一甲10户、一里110户,但要求各地在执行中对畸零户就地消化。所谓畴零户,就是在编制里甲过程中多出110户的户数。各地在实际编制里甲的过程中,对于畸零户各有变通。除了一些较大的村落一村设置二里或若干里、一些较小的村落一里多村外,多数村落还是里村合一,实现了行政系统与地缘村落系统的融合。由上可见,各王朝乡村治理体系尽管变化不断,但

5、都未打破村落范畴,村落始终是乡村组织体系中实际的基本单位,对于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农耕文明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马新论中国古代村落的基本特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村落功能的逐渐完备和其内部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战国之后村落的稳定性越来越强B.尽管我国各个封建王朝的乡村管理体系有所不同,但每一种管理体系都重视村落的作用。C.宋元时期实施的都保制,既是对前朝乡村管理经验的承袭,也是为了满足当时现实形势的需要。D.明清时期的里甲制对一甲、一里的户数都有明确要求,那些多出的户数只能合并到其他村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

6、章开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我国古代村落的特点及作用,交代了全文的论述对象。B.文章从第三段起依次分析乡里制、乡村制、都保制、里甲制,论述了村落组织的形态变化。C.文章引用通典中的话,以文献资料论证了唐代乡村治理中村正所具有的职责。D.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并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乡村管理体系的优缺点,观点全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同一村落的人们彼此大都存在宗法血缘关系,而不同村落的人们其宗法血缘往往是不同的。B.不管是乡里制、乡村制还是都保制、里甲制,都依托村落设置乡村基本行政单位,保护了村落的整体性。C.在唐代社会,政府委任里正、村正进行乡村两级管理,如催交乡村赋税等事务需要里正、村正共同参与。D.村落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尽管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化,但它的存在始终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古文字资料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

3.应用特定的测序技术发现某明代古沉船船体饱水木材样品与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原核微生物类群,在漆黑海底现场取的木材样品与沉积物中的菌群种类相似,但是菌群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底沉积物中的原核微生物结构简单,以RNA为遗传物质B.在漆黑的海底现场获取的木材样品中含有大量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菌群C.海底沉积物为多种多样的细菌菌群提供了生长、繁殖所需的全部的碳源和氮源D.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1、2023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恩博)语 文说明:2023.04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社会动荡,中国古代村落一直是最为稳定的社会基本单位,而且都是官方乡村组织的基本载体。自村落出现追于战国,一直以宗法血缘组织编制乡村。村落之内均聚族而居,一个村落由若干个家族组成。虽然此时的村落不具备经济、政治与军事的独立性,只是生产与生活单位,但社会管理都以村落为基本单位,赋

2、役征发与分封赏赐也以村落为基本单位,村落一直是最为稳定的社会基本单位。战国以来,村落功能逐渐完备,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多元化,村落也成为较为独立的社会存在。在各王朝乡村管理体系的变迁中,虽然一直以地缘行政组织编制乡村,经历了乡里制、乡村制以及都保制、里甲制等编制方式,但每一种方式都是以村落为基本单位,作为行政体系的乡村基层组织与作为自然聚落的村落高度重合。秦汉时期,乡里制成为乡村组织的通制,乡里不仅实现了对绝大多数村落的覆盖,而且还构建起里与自然村落有机统一的村落组织体系。王朝政府在进行乡里编制时虽然规定了乡里规模与户数,但在具体操作时因村设里,多数情况下各村落均设一里。自然村落不仅未被行

3、政组织打破,反而成为行政组织所依托的载体。魏晋南北朝时期,乡村组织形态虽然不断变化,但对村落的依托并未改变。至唐代,南朝的乡里制转化为乡村制,以里正行其职。乡之下直接以村落为基层单位,设村正为一村之长。通典载:“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掌同坊正。”村正“掌同坊正”,而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也即以治安为主。村正除治安外,还作为里正的助手出现,协助里正进行乡村管理。当然,在唐代的乡村社会,里正是乡政行使者,是县级政府的直属胥吏,权限、责任远过于村正,村正只是一个自然村落之首,具有典型的民间色彩,但这恰恰反映了王朝对村落地位的重视。随着中央王朝越来越倚重于田土之征,对人户的控制不断削

4、弱,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基础。因而,宋元时期乡村管理实施了都保制,以加强对人口的直接管理。在这一管理体系中,既以人户数量为单位编制村落,又依原有村落体系适当调整,两者有机统一,村落的完整性同样得以保存。明清时期乡村管理实施了里甲制,仍然是依托村落而设。里甲制虽然明确规定一甲10户、一里110户,但要求各地在执行中对畸零户就地消化。所谓畴零户,就是在编制里甲过程中多出110户的户数。各地在实际编制里甲的过程中,对于畸零户各有变通。除了一些较大的村落一村设置二里或若干里、一些较小的村落一里多村外,多数村落还是里村合一,实现了行政系统与地缘村落系统的融合。由上可见,各王朝乡村治理体系尽管变化不断,但

5、都未打破村落范畴,村落始终是乡村组织体系中实际的基本单位,对于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农耕文明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马新论中国古代村落的基本特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村落功能的逐渐完备和其内部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战国之后村落的稳定性越来越强B.尽管我国各个封建王朝的乡村管理体系有所不同,但每一种管理体系都重视村落的作用。C.宋元时期实施的都保制,既是对前朝乡村管理经验的承袭,也是为了满足当时现实形势的需要。D.明清时期的里甲制对一甲、一里的户数都有明确要求,那些多出的户数只能合并到其他村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

6、章开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我国古代村落的特点及作用,交代了全文的论述对象。B.文章从第三段起依次分析乡里制、乡村制、都保制、里甲制,论述了村落组织的形态变化。C.文章引用通典中的话,以文献资料论证了唐代乡村治理中村正所具有的职责。D.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并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乡村管理体系的优缺点,观点全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同一村落的人们彼此大都存在宗法血缘关系,而不同村落的人们其宗法血缘往往是不同的。B.不管是乡里制、乡村制还是都保制、里甲制,都依托村落设置乡村基本行政单位,保护了村落的整体性。C.在唐代社会,政府委任里正、村正进行乡村两级管理,如催交乡村赋税等事务需要里正、村正共同参与。D.村落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尽管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化,但它的存在始终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古文字资料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1670.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