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解析),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解析)

1、20222023学年度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表1所示为战国时期两位改革家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二人均主张()表1改革家言论吴起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商鞅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A发展封建经济 B实行精兵简政 C削弱贵族势力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可知

2、,吴起认为,大臣权力过重,分封的贵族太多,会上逼帝王下虐百姓,造成国穷兵弱;不如让分封的贵族后代只享受三代的爵禄,降低百官的俸禄等级,减少不必要的分属官员,用节省下来的钱奉养精选出来的的士兵。根据表格中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故选C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人改革均主张削弱贵族势力,未涉及发展封建经济,排除A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人改革均主张削弱贵族势力,未体现精兵简政,排除B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人改革均主张削弱贵族势力,而加强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材料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3、施,排除D项。2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这也是他第一次北巡,当时燕地方士卢生献上一本书,上面写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言。秦始皇最有可能以此为由()A定都咸阳 B北击匈奴 C控制西南夷 D南征百越【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胡”在中国古代常作为北方渔猎游牧民族的通称,匈奴自战国后期屡屡侵犯各诸侯国的土地,并占据了河套地区,对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造成严重威胁,材料中的谶言正好为秦始皇北击匈奴提供借口,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公元前215年,时空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胡”是专指北方渔猎游牧民族,而西南夷地处西南地区,秦时对这

4、一地区称为“西南夷”,秦朝对其加强控制的时间早于第一次北巡的时间,时空观念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胡”是专指北方渔猎游牧民族,而百越地处南方沿海地区,发动对百越的征服是在公元前219年,第一次北巡时间是公元前215年,时空观念不符,排除D项。3东汉后期,虽然函谷关(位于今河南洛阳新安县)以东的中原地区只占全国疆域面积的114%,但据保守估计,当地实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其中多数为豪强荫蔽人口;“百亩之家”只算是小家门户。这一局面()A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B推动了长途贩运C刺激了少数民族内迁 D易激化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原地区只占全国疆域面积的114%,但据保

5、守估计,当地实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可知这一时期这一地区人多地少,存在人地矛盾,并且根据“多数为豪强荫蔽人口”;“百亩之家只算是小家门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并且隐匿了较多人口,土地兼并盛行,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故选D项;根据材料“多数为豪强荫蔽人口”、“百亩之家只算是小家门户”可知,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不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长途贩运发生在明清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说的是土地兼并易激发社会矛盾,与少数民族内迁无关,排除C项。4图1为北魏孝文帝出巡图。据图可知,北魏孝文帝()图1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B厉行封建,明宗明礼C

6、迁都洛邑,改穿汉服 D改易汉俗,笃行中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为鲜卑族所建,少数民族服饰为窄袖短袍,而图片中孝文帝的服饰为宽大袖袍与中原王朝的天子服饰相同,出巡活动遵循中原王朝仪仗的情形来看,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参照汉文化进行风俗改革,故选D项;图片内容体现的主要是服饰仪仗方面,无法体现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要求说汉话,排除A项;图片内容体现的主要是服饰仪仗方面,体现不出学习汉族政治制度,排除B项;图片内容可以明显看出孝文帝身着汉服,不能反映出迁都洛阳,排除C项。5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以防子孙将其厚葬造成浪费。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唐太宗此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之”指离开遥光。文中“去之”的“去”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亦去之”的“去”字含义相同。B.“游处”指交游,来往。文中“游处”的“游”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的“游”字含义相同。C.“弱冠”指男子满二十岁。文中的“弱冠”与《滕王阁序》中“等终军之弱冠”的“弱冠”含义相同。D.“布衣”指粗布短衣。文中的“布衣”与《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布衣”含义相同。

1、20222023学年度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表1所示为战国时期两位改革家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二人均主张()表1改革家言论吴起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商鞅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A发展封建经济 B实行精兵简政 C削弱贵族势力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可知

2、,吴起认为,大臣权力过重,分封的贵族太多,会上逼帝王下虐百姓,造成国穷兵弱;不如让分封的贵族后代只享受三代的爵禄,降低百官的俸禄等级,减少不必要的分属官员,用节省下来的钱奉养精选出来的的士兵。根据表格中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故选C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人改革均主张削弱贵族势力,未涉及发展封建经济,排除A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人改革均主张削弱贵族势力,未体现精兵简政,排除B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人改革均主张削弱贵族势力,而加强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材料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3、施,排除D项。2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这也是他第一次北巡,当时燕地方士卢生献上一本书,上面写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言。秦始皇最有可能以此为由()A定都咸阳 B北击匈奴 C控制西南夷 D南征百越【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胡”在中国古代常作为北方渔猎游牧民族的通称,匈奴自战国后期屡屡侵犯各诸侯国的土地,并占据了河套地区,对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造成严重威胁,材料中的谶言正好为秦始皇北击匈奴提供借口,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公元前215年,时空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胡”是专指北方渔猎游牧民族,而西南夷地处西南地区,秦时对这

4、一地区称为“西南夷”,秦朝对其加强控制的时间早于第一次北巡的时间,时空观念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胡”是专指北方渔猎游牧民族,而百越地处南方沿海地区,发动对百越的征服是在公元前219年,第一次北巡时间是公元前215年,时空观念不符,排除D项。3东汉后期,虽然函谷关(位于今河南洛阳新安县)以东的中原地区只占全国疆域面积的114%,但据保守估计,当地实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其中多数为豪强荫蔽人口;“百亩之家”只算是小家门户。这一局面()A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B推动了长途贩运C刺激了少数民族内迁 D易激化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原地区只占全国疆域面积的114%,但据保

5、守估计,当地实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可知这一时期这一地区人多地少,存在人地矛盾,并且根据“多数为豪强荫蔽人口”;“百亩之家只算是小家门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并且隐匿了较多人口,土地兼并盛行,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故选D项;根据材料“多数为豪强荫蔽人口”、“百亩之家只算是小家门户”可知,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不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长途贩运发生在明清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说的是土地兼并易激发社会矛盾,与少数民族内迁无关,排除C项。4图1为北魏孝文帝出巡图。据图可知,北魏孝文帝()图1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B厉行封建,明宗明礼C

6、迁都洛邑,改穿汉服 D改易汉俗,笃行中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为鲜卑族所建,少数民族服饰为窄袖短袍,而图片中孝文帝的服饰为宽大袖袍与中原王朝的天子服饰相同,出巡活动遵循中原王朝仪仗的情形来看,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参照汉文化进行风俗改革,故选D项;图片内容体现的主要是服饰仪仗方面,无法体现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要求说汉话,排除A项;图片内容体现的主要是服饰仪仗方面,体现不出学习汉族政治制度,排除B项;图片内容可以明显看出孝文帝身着汉服,不能反映出迁都洛阳,排除C项。5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以防子孙将其厚葬造成浪费。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唐太宗此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4286.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