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法鼎”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各诸侯国的法典都秘藏于官府之内,平民无权查阅。至春秋后期,郑国子产开历史先河,将国家法典刻在鼎上,示法于民,即所谓“法鼎天下,法在人心”。此举()A. 利于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B. 倾向于对平民权益的保护C. 彰显了法律的“去神秘化”D. 力求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 如图是学者统计的唐代科举制下少数民族登科人数分布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唐代()A. 国力盛衰影响登科数量B. 庶族子弟入仕日益受阻C. 进士科目考试难度最低D. 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认同3. 元史
2、百官志云:“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由此可知,与郡县制相比,行省制度有助于()A. 保障中央集权体制的正常运转B. 改善中央与地方施政脱节的问题C. 形成中央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D. 消除地方主义及分裂中央的因素4. 如图是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代表,由张之洞,这一时期,将育人和取人合于一途,中国的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时期是()A. 洋务运动时期B. 维新变法时期C. 清末新政时期D. 中华民国时期5. “汉口银”是英俄商人在汉口进行茶叶贸易时率先使用的无实物货币结算形式。甲午战后,湖北地方官商的内外借款,官方工程造价,均用其进行核算“汉
3、口银”逐渐为长江中游地区各商埠所通用。由此可见,“汉口银”的使用()A. 遏制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 有利于区域性货币标准的统一C. 促进了中外贸易迅速发展D. 规范了区域性金融市场的秩序6.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A. 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 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C. 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7. 表为浙江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计算机与甲骨学有很深的渊源,半个世纪以前,就有学者尝试将二者进行初步连接,此举有力地推动了甲骨学的进步。B.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甲骨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因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而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引人注目的成果C.在甲骨学与计算机深度结合这种研究形式的影响下,国外学者也开始探索利用人龙正智能进行古文字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就。D.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知识图谱等技术,都是解码古文字的有利条件,“计算古文字学”正在路上。
1、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法鼎”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各诸侯国的法典都秘藏于官府之内,平民无权查阅。至春秋后期,郑国子产开历史先河,将国家法典刻在鼎上,示法于民,即所谓“法鼎天下,法在人心”。此举()A. 利于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B. 倾向于对平民权益的保护C. 彰显了法律的“去神秘化”D. 力求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 如图是学者统计的唐代科举制下少数民族登科人数分布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唐代()A. 国力盛衰影响登科数量B. 庶族子弟入仕日益受阻C. 进士科目考试难度最低D. 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认同3. 元史
2、百官志云:“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由此可知,与郡县制相比,行省制度有助于()A. 保障中央集权体制的正常运转B. 改善中央与地方施政脱节的问题C. 形成中央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D. 消除地方主义及分裂中央的因素4. 如图是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代表,由张之洞创建,这一时期,将育人和取人合于一途,中国的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时期是()A. 洋务运动时期B. 维新变法时期C. 清末新政时期D. 中华民国时期5. “汉口银”是英俄商人在汉口进行茶叶贸易时率先使用的无实物货币结算形式。甲午战后,湖北地方官商的内外借款,官方工程造价,均用其进行核算“汉
3、口银”逐渐为长江中游地区各商埠所通用。由此可见,“汉口银”的使用()A. 遏制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 有利于区域性货币标准的统一C. 促进了中外贸易迅速发展D. 规范了区域性金融市场的秩序6.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A. 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 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C. 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7. 表为浙江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