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1、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 以下关于元曲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其中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以唱为主。杂剧注重唱和演。B. 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其代表依次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C. 元杂剧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D.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

2、家。他创作的杂剧现仅存18部。其中的窦娥冤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6.0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杨义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 -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

3、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

4、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

5、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 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 (有删改)2. 第一段加点字“潜意识”在文中的含义是 _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年-月-日”“日-月

6、-年”两种不同时间标示方式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B.中国远古时代,天道决定岁时,岁时反映天道,人们观测天象测定岁时,指导劳作和生活。 C.文章第二段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相关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在逻辑上逐层递进。4. 下列选项不能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 _ A.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5. “等过去”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最期许的时间点。请结合文末画线句的内涵,以下面这首诗为例,为这一时间点做文化解读。 在乡村阮宪铣等过去,我要:在乡村,自然而然慢下来石墙开始生锈,长出青苔的耳朵东篱的菊花、西园翠绿的蔬菜从不分汉唐晋魏我喜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内心向往黄河,并不是因为要满足童年时代的无边幻想,而是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炎黄之后、黄河长江养育的儿女”。B.在“我”第一次即将看到黄河时,一个大胖子“硕大的身体把整个窗户都占据了”,遮挡了我的视线,“我”极度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当C.当“我”在兰州遇见黄河时,“我”看到的却是一条纤尘不染的河流,这与“我”印象中的黄河大相径庭,所以我觉得“有些纳闷”。D.为了写作《渭河传》,“我”孤身驾车漫游在渭河流域,在从志丹县返回的途中,“我”特意驱车前往秦晋大峡谷,再一次见到了黄河。

1、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 以下关于元曲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其中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以唱为主。杂剧注重唱和演。B. 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其代表依次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C. 元杂剧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D.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

2、家。他创作的杂剧现仅存18部。其中的窦娥冤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6.0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杨义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 -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

3、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

4、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

5、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 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 (有删改)2. 第一段加点字“潜意识”在文中的含义是 _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年-月-日”“日-月

6、-年”两种不同时间标示方式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B.中国远古时代,天道决定岁时,岁时反映天道,人们观测天象测定岁时,指导劳作和生活。 C.文章第二段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相关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在逻辑上逐层递进。4. 下列选项不能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 _ A.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5. “等过去”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最期许的时间点。请结合文末画线句的内涵,以下面这首诗为例,为这一时间点做文化解读。 在乡村阮宪铣等过去,我要:在乡村,自然而然慢下来石墙开始生锈,长出青苔的耳朵东篱的菊花、西园翠绿的蔬菜从不分汉唐晋魏我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6585.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