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必修4点线整合5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必修4点线整合5,以下展示关于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必修4点线整合5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必修4点线整合5

1、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负”“易”“当”“坐”“私”“如”六字及重点虚词“为”。2.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特点及规律。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只,不过”。B项动词,忧虑、担心/名词,忧患、祸害。C项牵,拉/延请。D项叩拜/授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牵连到/比得上。A项均为“向来,本来”。B项均为“适逢,恰巧”。D项均为“授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以货物与常D公车特征拜郎

2、中答案A解析A项“学者”指有学问的人,古今义相同。B项古义:亲属,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D项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使动用法,使承/辜负,对不起。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均为使动用法,使回去。D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5在下列句子中,选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1)()A见犯乃死,重负国B为降虏于蛮夷C使不辱于诸侯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答案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

3、被动句。(2)()A君何以知燕王B子卿尚复谁为乎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验之以事答案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6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1)“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之后,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虔诚。()答案解析应是在祭祀或行大礼之前。(2)“孝廉”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考试科目,始于汉代。其中“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明清时期也用“孝廉”来称呼进士。()答案解析明清时期用“孝廉”来称呼举人。(3)“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指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回家。()答案(4)“下车”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指官吏初到任。()答案解析“下

4、车”指官吏初到任,“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连点成线微点突破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负负负 小篆 隶书 楷书“负”本来写作“負”,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人”字,下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合起来指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表示依仗、依靠。义项例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答案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担负,承担使承担失败识记方法“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

5、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自己或他人。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2)易 易易 甲骨文小篆 隶书 楷书“易”是象形字,甲骨文又写成“”,像用装满酒的杯子给别人斟酒。是“赐”的本字,表示赐给,引申为“换”。义项例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轻视,看不起高祖为亭长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金乌负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B.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C.“”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1、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负”“易”“当”“坐”“私”“如”六字及重点虚词“为”。2.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特点及规律。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只,不过”。B项动词,忧虑、担心/名词,忧患、祸害。C项牵,拉/延请。D项叩拜/授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牵连到/比得上。A项均为“向来,本来”。B项均为“适逢,恰巧”。D项均为“授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以货物与常D公车特征拜郎

2、中答案A解析A项“学者”指有学问的人,古今义相同。B项古义:亲属,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D项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使动用法,使承/辜负,对不起。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均为使动用法,使回去。D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5在下列句子中,选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1)()A见犯乃死,重负国B为降虏于蛮夷C使不辱于诸侯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答案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

3、被动句。(2)()A君何以知燕王B子卿尚复谁为乎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验之以事答案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6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1)“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之后,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虔诚。()答案解析应是在祭祀或行大礼之前。(2)“孝廉”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考试科目,始于汉代。其中“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明清时期也用“孝廉”来称呼进士。()答案解析明清时期用“孝廉”来称呼举人。(3)“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指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回家。()答案(4)“下车”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指官吏初到任。()答案解析“下

4、车”指官吏初到任,“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连点成线微点突破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负负负 小篆 隶书 楷书“负”本来写作“負”,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人”字,下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合起来指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表示依仗、依靠。义项例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答案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担负,承担使承担失败识记方法“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

5、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自己或他人。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2)易 易易 甲骨文小篆 隶书 楷书“易”是象形字,甲骨文又写成“”,像用装满酒的杯子给别人斟酒。是“赐”的本字,表示赐给,引申为“换”。义项例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轻视,看不起高祖为亭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0305.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