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历史高考真题(档),以下展示关于2023年湖南历史高考真题(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 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 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 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2.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
2、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A. 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 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 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 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3. 南北朝后期,南北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 南方整体实力占优B. 南北文化认同趋近C. 南北关系趋向和好D. 汉族高门控制南北4. 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3、( )A. 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 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 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 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5. 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是( )A. 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 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 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 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权威6. 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 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
11.欧洲的石楠(一种小乔木)群落,其优势物种是石楠。石楠逐渐老化以后为石蕊(一种地衣)所入侵,石蕊死亡后出现裸露的土壤,于是熊果(一种灌木)入侵,最后石楠又重新取而代之,如此循环往复。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石蕊入侵的过程是地衣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最重要的因素C.长期的自然演替后,两个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一般相同D.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存在周期性的变化
1、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 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 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 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2.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
2、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A. 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 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 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 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3. 南北朝后期,南北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 南方整体实力占优B. 南北文化认同趋近C. 南北关系趋向和好D. 汉族高门控制南北4. 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3、( )A. 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 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 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 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5. 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是( )A. 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 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 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 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权威6. 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 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