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及2024高考备考对策(含2023高考真题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及2024高考备考对策(含2023高考真题解析),以下展示关于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及2024高考备考对策(含2023高考真题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及2024高考备考对策(含2023高考真题解析)

1、高考诗歌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及备考对策一、命题规律及备考对策【规律一】阅读量适中,字数在35字左右。【例】(2023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答案:A【对策】选择诗歌注意看诗歌选择项阅读量,要字数适中。【规律二】重视词语赏析,重视情感把握【例】(2023全国乙卷)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

2、”“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2023新课标全国卷)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2023新课标全国卷)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对策】注意阅读诗歌赏析文章,注意“语言+手法+情感”赏析【规律三】重视景物赏析,重视写景手法,重视情感把握【例】(2023全国乙卷)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2023全国乙卷)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2023新课标全国卷)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2

3、023新课标全国卷)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狗吠没有破坏仙境,心情没有变化)(2023新课标全国卷)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狗吠没有破坏仙境,心情没有变化)【对策】重视诗歌鉴赏文章阅读,阅读诗歌重视景物描写,重视写景手法,重视写景特征,重视景物冷暖色调变化和情感变化【规律四】重视审美,重视艺术手法赏析,重视诗歌特征把握。【例】(2023全国甲卷)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虚写,手法用错)(2023新课标全国卷)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

4、明白、通俗易懂。(2023新课标全国卷)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2023新课标全国卷)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对策】重视专业术语积累,重视艺术手法与诗歌整体特征关系。【规律五】诗歌重视整体把握,联系主旨赏析细节【例】(2023全国甲卷)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结合整首词可知,是回忆,是虚写)(2023全国乙卷)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结合整首词可知表达的是闲适之情)(2023新课标全国卷)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

5、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结合诗歌下文可知,谈的是读圣人之道的方法,而不是不畏艰难的风气)(2023新课标全国卷)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结合整首诗可以判断,景物特征没有变化,情感也没有变化)【对策】阅读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主旨,然后结合主旨分析细节。二、高考真题(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

6、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4.A 15.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

6.活性污泥(含多种细菌和真菌)和微藻可用于污水处理。研究人员将活性污泥与蛋白核小球藻等质量混合,构建了菌藻共生系统。用相同生物量的菌藻系统、蛋白核小球藻(纯藻)与活性污泥(纯菌),在适宜pH、光照等条件下,分别处理人工污水,定期取样测定水质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OD指的是化学耗氧量,可间接反映污水中有机物含量。A.在黑暗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与细菌、真菌之间存在竞争B.在菌藻系统中,藻类可利用污水中的PO4^3-制造有机物供给细菌生长C.菌藻共生系统中的藻类能够产生氧气,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D.据图分析,使用活性污泥更有利于清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1、高考诗歌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及备考对策一、命题规律及备考对策【规律一】阅读量适中,字数在35字左右。【例】(2023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答案:A【对策】选择诗歌注意看诗歌选择项阅读量,要字数适中。【规律二】重视词语赏析,重视情感把握【例】(2023全国乙卷)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

2、”“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2023新课标全国卷)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2023新课标全国卷)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对策】注意阅读诗歌赏析文章,注意“语言+手法+情感”赏析【规律三】重视景物赏析,重视写景手法,重视情感把握【例】(2023全国乙卷)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2023全国乙卷)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2023新课标全国卷)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2

3、023新课标全国卷)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狗吠没有破坏仙境,心情没有变化)(2023新课标全国卷)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狗吠没有破坏仙境,心情没有变化)【对策】重视诗歌鉴赏文章阅读,阅读诗歌重视景物描写,重视写景手法,重视写景特征,重视景物冷暖色调变化和情感变化【规律四】重视审美,重视艺术手法赏析,重视诗歌特征把握。【例】(2023全国甲卷)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虚写,手法用错)(2023新课标全国卷)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

4、明白、通俗易懂。(2023新课标全国卷)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2023新课标全国卷)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对策】重视专业术语积累,重视艺术手法与诗歌整体特征关系。【规律五】诗歌重视整体把握,联系主旨赏析细节【例】(2023全国甲卷)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结合整首词可知,是回忆,是虚写)(2023全国乙卷)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结合整首词可知表达的是闲适之情)(2023新课标全国卷)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

5、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结合诗歌下文可知,谈的是读圣人之道的方法,而不是不畏艰难的风气)(2023新课标全国卷)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结合整首诗可以判断,景物特征没有变化,情感也没有变化)【对策】阅读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主旨,然后结合主旨分析细节。二、高考真题(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

6、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4.A 15.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1518.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