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文言实词识字辨义(共6个),以下展示关于高中语文2024高考文言实词识字辨义(共6个)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识字辨义1.既这是甲骨文的“既”字。【识字】右边是一个食器,尖尖的装满食物;左边是一个人,大张着嘴,面对食器跪坐着,表示已经吃饱了。【辨义】根据古字形,既的本义是吃完了或吃饱了。由本义引申为某种行为或现象完成了,即“完”“尽”“完毕”。例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话还没有说完,有个老农在旁边笑起来。)又例取之不竭,用之不既。(拿不完,用不尽。)再由行为或现象的完成引申为时间副词,已经。例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归附,就要使他们安顿。)再例既得陇,复望蜀,人之常情。(已经得到陇地,又奢望得到蜀地,这是人之常情。)后又引申为连词,组成“既又”“既且”,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例既无老
2、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既没有深远的谋划,又不能建立大功业,怎么侍奉君主。)2.城 这是“城”字从金文到篆文再到楷书的演化过程。【识字】“城”字是个会意字,左边为形旁,表含意;右边为声旁,表读音。为“城”字在金文的样子。左边中间的圆圈表示城邑的围墙,上下两端是两座对峙的城楼,其实城楼也是围墙的一部分,供瞭望和守卫之用;右边“成”在这里是声旁,指示读音。但也要注意到:“成”字,本是一件兵器,即锋刃朝左的大斧,表示用武器保卫城池。是“城”字在小篆的形体,把金文左边的城郭简化为“土”字,表明城墙、城楼是用土筑起来的。当然也使书写更方便。是“城”字现在楷书的样子。【辨义】根据古代字形,“城”的本义
3、就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即城墙。例百雉而城。(长度达三百丈的城墙。)又例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就像有千里的坚固城墙环绕一样险固可靠)由本义又扩大为“城市”“城邑”的意思。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今日割让五座城邑,第二天割让十座城邑,如此之后得到一夜安稳的睡觉。)又例击秦,拔五城。(攻打秦国,占领五座城市。)“城”本是名词,在使用过程中又活用作动词,产生了“筑城”“守城”等意义。例今吴是惧而城于郢。(现在害怕吴国,因而在郢都修筑城墙。)再例(李)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李应庚派出两路兵马守卫南城。)3.衣 这是甲骨文的“衣”字。【识字】甲骨的“衣
4、”,颇像衣服之形。上面“人”形的部分,表示衣领;两侧开空的部分,则是衣袖;下面则像两片衣襟左右相覆的样子。【辨义】根据甲骨字形,“衣”的本义是上衣。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怎么说没衣穿?我愿与你同穿长袍)后由本义引申为动词,即“穿(衣)”,旧时读成y。例衣锦还乡(穿了锦绣衣服,回到故乡)又例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耕作却吃饭,不纺织却穿衣。)还要注意:“衣”本指上衣。古代衣服分上与下,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说文里说“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意思是衣服是用来遮蔽身体的,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后来,把衣服通称为“衣裳”了。4.向这是甲骨文的“向”字。【识字】甲骨的“向”,外形像
5、人字屋顶的房子;里面有个方框,则表示在房墙上开了一个口,即窗口。【辨义】根据甲骨字形,“向”的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后泛指窗口。说文解释:“向,北出牖也。”(向,就是在北墙开辟的窗口)例闭户塞向,勿使风入。(把门关好,把窗塞严,不要让塞风钻进来)后由朝着北方的窗户引申为朝着,对着。例惟有葵花向日倾。(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开放。)又引申为朝着某个方向的行为,即奔向,趋向。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奔向洛阳。)又例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坐。)再由奔向某个方位引申为接近,临近等。例木欣欣以向荣。(草木生机勃勃临近开花。)后又远引出从前,过去,刚才等表示时间的副词。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先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方向,不能再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又例向察众人之议。(刚才观察众臣的意见。)值得注意的还有:由表示过去的时间引申成连词,假使,如果,表示假设。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三个国家各自爱惜好他们的土地。)再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么早已困苦不堪了。)5.安这是甲骨文的“安”字。【识字】甲骨文字的“安”:外形像一座房子;房里坐着一个面朝左方的少女。意思为:一个家庭有个女人,就是“安”。【辨义】根据图形文字,“安”的本义是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陪护生病的妻子时,发现程永林只吃剩下的三个馒头,就邀请程永林到小饭店吃饭,并偷偷地为他交了医院里的费用。B.程永林其实早已知道海芳对自己妻子的帮助,只是考虑到自己贫穷无法回报海芳,才没有说出来,在要出院时才向海芳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C.程永林蹲到角落里“不声不响”,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山区农民憨厚、朴实的形象,突出了程永林不堪重负而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D.小说先叙写朋友的儿子送玩具给程永林的女儿,再在小说结尾处借朋友儿子之口交代程永林的崖柏的真实用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对程永林所住上坡子村周边交通、环境的描写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突出了村民生
1、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识字辨义1.既这是甲骨文的“既”字。【识字】右边是一个食器,尖尖的装满食物;左边是一个人,大张着嘴,面对食器跪坐着,表示已经吃饱了。【辨义】根据古字形,既的本义是吃完了或吃饱了。由本义引申为某种行为或现象完成了,即“完”“尽”“完毕”。例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话还没有说完,有个老农在旁边笑起来。)又例取之不竭,用之不既。(拿不完,用不尽。)再由行为或现象的完成引申为时间副词,已经。例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归附,就要使他们安顿。)再例既得陇,复望蜀,人之常情。(已经得到陇地,又奢望得到蜀地,这是人之常情。)后又引申为连词,组成“既又”“既且”,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例既无老
2、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既没有深远的谋划,又不能建立大功业,怎么侍奉君主。)2.城 这是“城”字从金文到篆文再到楷书的演化过程。【识字】“城”字是个会意字,左边为形旁,表含意;右边为声旁,表读音。为“城”字在金文的样子。左边中间的圆圈表示城邑的围墙,上下两端是两座对峙的城楼,其实城楼也是围墙的一部分,供瞭望和守卫之用;右边“成”在这里是声旁,指示读音。但也要注意到:“成”字,本是一件兵器,即锋刃朝左的大斧,表示用武器保卫城池。是“城”字在小篆的形体,把金文左边的城郭简化为“土”字,表明城墙、城楼是用土筑起来的。当然也使书写更方便。是“城”字现在楷书的样子。【辨义】根据古代字形,“城”的本义
3、就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即城墙。例百雉而城。(长度达三百丈的城墙。)又例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就像有千里的坚固城墙环绕一样险固可靠)由本义又扩大为“城市”“城邑”的意思。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今日割让五座城邑,第二天割让十座城邑,如此之后得到一夜安稳的睡觉。)又例击秦,拔五城。(攻打秦国,占领五座城市。)“城”本是名词,在使用过程中又活用作动词,产生了“筑城”“守城”等意义。例今吴是惧而城于郢。(现在害怕吴国,因而在郢都修筑城墙。)再例(李)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李应庚派出两路兵马守卫南城。)3.衣 这是甲骨文的“衣”字。【识字】甲骨的“衣
4、”,颇像衣服之形。上面“人”形的部分,表示衣领;两侧开空的部分,则是衣袖;下面则像两片衣襟左右相覆的样子。【辨义】根据甲骨字形,“衣”的本义是上衣。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怎么说没衣穿?我愿与你同穿长袍)后由本义引申为动词,即“穿(衣)”,旧时读成y。例衣锦还乡(穿了锦绣衣服,回到故乡)又例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耕作却吃饭,不纺织却穿衣。)还要注意:“衣”本指上衣。古代衣服分上与下,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说文里说“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意思是衣服是用来遮蔽身体的,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后来,把衣服通称为“衣裳”了。4.向这是甲骨文的“向”字。【识字】甲骨的“向”,外形像
5、人字屋顶的房子;里面有个方框,则表示在房墙上开了一个口,即窗口。【辨义】根据甲骨字形,“向”的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后泛指窗口。说文解释:“向,北出牖也。”(向,就是在北墙开辟的窗口)例闭户塞向,勿使风入。(把门关好,把窗塞严,不要让塞风钻进来)后由朝着北方的窗户引申为朝着,对着。例惟有葵花向日倾。(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开放。)又引申为朝着某个方向的行为,即奔向,趋向。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奔向洛阳。)又例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坐。)再由奔向某个方位引申为接近,临近等。例木欣欣以向荣。(草木生机勃勃临近开花。)后又远引出从前,过去,刚才等表示时间的副词。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先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方向,不能再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又例向察众人之议。(刚才观察众臣的意见。)值得注意的还有:由表示过去的时间引申成连词,假使,如果,表示假设。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三个国家各自爱惜好他们的土地。)再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么早已困苦不堪了。)5.安这是甲骨文的“安”字。【识字】甲骨文字的“安”:外形像一座房子;房里坐着一个面朝左方的少女。意思为:一个家庭有个女人,就是“安”。【辨义】根据图形文字,“安”的本义是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