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1、保密启用前2022- 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3.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是距今4800-4700年的北方龙

2、山文化时期石头城分布图。这些城址的发现印证了 A.中国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B.邦国林立的国家初始形态C.早期中华文明的区域联合D.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特征2.美国教科书世界历史中写道:中国古代“道家像儒家-样, 并不关心宇宙的深层意义,而是试图说明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方式。”由此可见,道家和儒家共同关注A.社会生活B.王朝统一C.自然规律D.道德规范3.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记载北方的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也”;东越列传中记载东南的越人“其先禹之苗裔”;西南夷列传中记载西南百越民族的由华夏族人庄蹻建立。其意在强调A.民族交融B.以夷变夏C.民族平等D.夷夏同源4.钱穆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

3、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九品中正制使官员选拔更公平公正B.门第观念顺应历史发展要求C.士族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D.士族是魏晋的主要支柱5.有学者对唐朝小说中人物在长安的活动轨迹加以分析,得出结论:盛唐以兴庆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中唐变为以大明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与中南部文士社群;晚唐则以晋昌坊、具有宗教色彩的坊里为中心,更为世俗化。这- -变化反映了唐代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C.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D.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6.北宋殿试制度以皇帝亲自检

4、阅试卷的方式筛选出“天子门生”,这些政治精英被授予官职后为报君恩,出于贯彻施行皇帝政治纲领的目的,发挥了巩固皇权的作用。这表明A.科举制的完善利于维系统治B.士大夫政治已占据首位C.儒学成熟影响国家发展进程D.科举制度强调公平竞争7.明清时期,“苏松熟,天下足”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沿海省份可耕地面积增加到19152万亩,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45%; 1850 年,北至天津,南至广州的沿海城市,均成为国内贸易中转站和对外贸易枢纽。这说明这一时期A.海外贸易繁荣B.地区贸易网络形成C.经济重心东移D.融入全球经济体系8.图2是战国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图。能够解释宋朝以来变化的是

5、 A.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B.全国耕地面积的减少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全国人口的快速增长9.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基本布局形制、都城建筑称谓、象征国家的大朝正殿“居中”“居前”“居高”理念与都城中轴线制度延续不断,从未因王朝统治者的族属不同而改变。这体现了都城文化的特点是A.守旧而又维新B.在交流中不断发展C.天圆地方理念D.国家认同的统- -性10.龙是中国古人由多种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的能潜、能走、能飞的“三栖动物”,是中华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的产物,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这说明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是A.开放包容B.

6、多元一体C.自强不息D.实物崇拜11.图3展示的是古代两河流域“船”的书写形式从图画演变到象形,再到楔形的过程。这一演变反映了 A.文字字体趋向于复杂化B.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C.书写载体决定文字形式D.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12.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墓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这意味着A.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B.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C.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D.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13.表1为16-17世纪载有明代青花瓷的沉船列表。据此推断,当时 A.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B.欧洲主导的全球贸易网形成C.瓷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17.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NO3溶液的起始浓度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浓度B.在b点时,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达到最大C.ab段随着红细胞的失水,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bc段的出现,是红细胞从b点开始吸收了K^+和NO3^-,,使细胞内液浓度增大所致

1、保密启用前2022- 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3.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是距今4800-4700年的北方龙

2、山文化时期石头城分布图。这些城址的发现印证了 A.中国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B.邦国林立的国家初始形态C.早期中华文明的区域联合D.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特征2.美国教科书世界历史中写道:中国古代“道家像儒家-样, 并不关心宇宙的深层意义,而是试图说明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方式。”由此可见,道家和儒家共同关注A.社会生活B.王朝统一C.自然规律D.道德规范3.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记载北方的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也”;东越列传中记载东南的越人“其先禹之苗裔”;西南夷列传中记载西南百越民族的由华夏族人庄蹻建立。其意在强调A.民族交融B.以夷变夏C.民族平等D.夷夏同源4.钱穆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

3、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九品中正制使官员选拔更公平公正B.门第观念顺应历史发展要求C.士族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D.士族是魏晋的主要支柱5.有学者对唐朝小说中人物在长安的活动轨迹加以分析,得出结论:盛唐以兴庆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中唐变为以大明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与中南部文士社群;晚唐则以晋昌坊、具有宗教色彩的坊里为中心,更为世俗化。这- -变化反映了唐代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C.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D.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6.北宋殿试制度以皇帝亲自检

4、阅试卷的方式筛选出“天子门生”,这些政治精英被授予官职后为报君恩,出于贯彻施行皇帝政治纲领的目的,发挥了巩固皇权的作用。这表明A.科举制的完善利于维系统治B.士大夫政治已占据首位C.儒学成熟影响国家发展进程D.科举制度强调公平竞争7.明清时期,“苏松熟,天下足”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沿海省份可耕地面积增加到19152万亩,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45%; 1850 年,北至天津,南至广州的沿海城市,均成为国内贸易中转站和对外贸易枢纽。这说明这一时期A.海外贸易繁荣B.地区贸易网络形成C.经济重心东移D.融入全球经济体系8.图2是战国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图。能够解释宋朝以来变化的是

5、 A.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B.全国耕地面积的减少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全国人口的快速增长9.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基本布局形制、都城建筑称谓、象征国家的大朝正殿“居中”“居前”“居高”理念与都城中轴线制度延续不断,从未因王朝统治者的族属不同而改变。这体现了都城文化的特点是A.守旧而又维新B.在交流中不断发展C.天圆地方理念D.国家认同的统- -性10.龙是中国古人由多种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的能潜、能走、能飞的“三栖动物”,是中华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的产物,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这说明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是A.开放包容B.

6、多元一体C.自强不息D.实物崇拜11.图3展示的是古代两河流域“船”的书写形式从图画演变到象形,再到楔形的过程。这一演变反映了 A.文字字体趋向于复杂化B.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C.书写载体决定文字形式D.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12.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墓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这意味着A.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B.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C.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D.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13.表1为16-17世纪载有明代青花瓷的沉船列表。据此推断,当时 A.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B.欧洲主导的全球贸易网形成C.瓷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2817.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