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1、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如图分别是姜寨遗址复原图和良渚遗址示意图。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良渚宫殿体现阶级分化明显B. 两地的生产工具都是打制石器C. 姜寨聚落体现氏族公社瓦解D. 两地的栽培作物都是以粟为主2. 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况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度的完善B. 宋朝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基础发生变化D

2、. 宋朝抑商政策的松动3. 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正式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奏折中写到“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其意在()A. 海军收回利权B. 官督商办创立民用企业C. 创办学堂培养人才D. 师夷长技兴办军工企业4. “(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A

3、. 井冈山时期B. 九一八事变前后C. 西安事变前后D. 抗战相持阶段5. 2023年4月23日,旅美20年的大熊猫“丫丫”回到祖国怀抱。1972年4月我国也赠送美国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B.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C. 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 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

4、的桥梁A. 俄罗斯帝国B. 波斯帝国C. 阿拉伯帝国D. 罗马帝国7.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这说明城市自治运动()A. 维护了罗马教皇的统治B. 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C. 促进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 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8. 新全球史记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王们可以借此扩大领土,获得更多财富;贵族们可以得到抢劫、掠夺的机会;商人可以扩大市场,增加贸易量;普通百姓希望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教皇则希望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扩

5、大天主教的地盘和影响。”其意在说明()A. 西葡两国最早走上航海探险B.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远洋探险C. 殖民探险成为社会共同愿望D.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西欧格局9. 人文主义者是新思想的鼓吹者、未来新社会的憧憬者,但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这表明当时()A. 文艺复兴质疑并改革教会B. 资产阶级无成熟理论指导C. 理性主义成为了主流思想D. 资产阶级欲摆脱宗教束缚10.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地图是认识历史史实的重要载体。如图中的地点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 完成统

6、一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 确立了联邦制以及三权分立原则C. 通过资产阶级完成国家统一D. 曾经历共和制和帝制的多次反复11. 如图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中对前两波发生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工场手工业不断发展和完善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力推广D. 科技成果涌现改变人类生活12.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依据这一观点,苏俄(联)()A. 加快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

4.清代中后期的国家政务处理程序如下:当各部遇有施政建议或交议事件时,须由六名或七名堂官共同讨论,将意见写人奏折,并逐一署名,才能最终上递。一旦有人对奏折内容表示反对,不论其品级高低如何,奏折将难以上递。这一程序A.助长了各部官员因循守旧习气B.推动了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C.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有效避免了中央政府决策失误

1、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如图分别是姜寨遗址复原图和良渚遗址示意图。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良渚宫殿体现阶级分化明显B. 两地的生产工具都是打制石器C. 姜寨聚落体现氏族公社瓦解D. 两地的栽培作物都是以粟为主2. 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况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度的完善B. 宋朝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基础发生变化D

2、. 宋朝抑商政策的松动3. 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正式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奏折中写到“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其意在()A. 创建海军收回利权B. 官督商办创立民用企业C. 创办学堂培养人才D. 师夷长技兴办军工企业4. “(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A

3、. 井冈山时期B. 九一八事变前后C. 西安事变前后D. 抗战相持阶段5. 2023年4月23日,旅美20年的大熊猫“丫丫”回到祖国怀抱。1972年4月我国也赠送美国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B.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C. 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 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

4、的桥梁A. 俄罗斯帝国B. 波斯帝国C. 阿拉伯帝国D. 罗马帝国7.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这说明城市自治运动()A. 维护了罗马教皇的统治B. 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C. 促进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 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8. 新全球史记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王们可以借此扩大领土,获得更多财富;贵族们可以得到抢劫、掠夺的机会;商人可以扩大市场,增加贸易量;普通百姓希望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教皇则希望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扩

5、大天主教的地盘和影响。”其意在说明()A. 西葡两国最早走上航海探险B.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远洋探险C. 殖民探险成为社会共同愿望D.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西欧格局9. 人文主义者是新思想的鼓吹者、未来新社会的憧憬者,但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这表明当时()A. 文艺复兴质疑并改革教会B. 资产阶级无成熟理论指导C. 理性主义成为了主流思想D. 资产阶级欲摆脱宗教束缚10.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地图是认识历史史实的重要载体。如图中的地点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 完成统

6、一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 确立了联邦制以及三权分立原则C. 通过资产阶级完成国家统一D. 曾经历共和制和帝制的多次反复11. 如图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中对前两波发生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工场手工业不断发展和完善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力推广D. 科技成果涌现改变人类生活12.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依据这一观点,苏俄(联)()A. 加快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2927.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