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1、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学者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早期文明()A. 形成部落联盟B. 呈现多元一体C. 生产力发达D. 阶级分化明显2. 孔子在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据此可知,二人都()A. 充分发展了儒家仁政的思想B. 强调为政者应重民爱民

2、C. 倡导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D. 主张巩固地主阶级统治3.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西周时采用的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 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C. 该时期诸侯国的一些士掌握实权D. 列国纷争导致中国出现华夏认同4.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 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C.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D.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5.

3、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B. 推恩令C. 郡县制D. 刺史制6.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实行()A. 使得政治决策走向民主开放B. 彻底解决了官僚体制的弊端C. 保障了社会走向公平与公正D. 完善了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7. 选用官吏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于中国古代选用官吏制度的描述,按

4、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A. B. C. D. 8. “修身方式,何者为先?”最能体现两宋时期学者答案的是()A. 以仁为本,仁者爱人B.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C. 以法为本,一断于法D.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9. 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设置南、北面官,反映出其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 保持草原习俗B. 实行“四等人制”C. 实行羁縻政策D. 因俗而治10. 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有人

5、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这表明元代行省()A. 是地方最高监察机构B. 代表中央分驭各地C. 由朝廷临时委派出巡D. 职能不断发生转变11. 明朝江浙一带乡镇已出现众多行商和手工作坊,他们广泛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加工,进而行销到附近城市甚至远方市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浙()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城乡经济联系密切C. 新的经营方式出现D.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12. 尽管明朝中叶的内阁出现了若干“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的权臣,而且阁臣也常常被俗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A. 阁臣地位低且身兼数职B. 长期远离中央决策中心C

6、. 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D. 难以担负中枢机构重任13. 康熙帝曾说:“朕令大臣皆奏密折,最有关系。此即明目达聪之意也。其所奏之事,或公或私,朕无不洞悉。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这反映出奏折制度()A. 书写款式的便捷性B. 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C. 运转程序的复杂性D. 信息收集广泛且高度机密14.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

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稳态是指血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学者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早期文明()A. 形成部落联盟B. 呈现多元一体C. 生产力发达D. 阶级分化明显2. 孔子在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据此可知,二人都()A. 充分发展了儒家仁政的思想B. 强调为政者应重民爱民

2、C. 倡导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D. 主张巩固地主阶级统治3.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西周时采用的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 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C. 该时期诸侯国的一些士掌握实权D. 列国纷争导致中国出现华夏认同4.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 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C.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D.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5.

3、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B. 推恩令C. 郡县制D. 刺史制6.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实行()A. 使得政治决策走向民主开放B. 彻底解决了官僚体制的弊端C. 保障了社会走向公平与公正D. 完善了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7. 选用官吏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于中国古代选用官吏制度的描述,按

4、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A. B. C. D. 8. “修身方式,何者为先?”最能体现两宋时期学者答案的是()A. 以仁为本,仁者爱人B.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C. 以法为本,一断于法D.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9. 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设置南、北面官,反映出其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 保持草原习俗B. 实行“四等人制”C. 实行羁縻政策D. 因俗而治10. 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有人

5、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这表明元代行省()A. 是地方最高监察机构B. 代表中央分驭各地C. 由朝廷临时委派出巡D. 职能不断发生转变11. 明朝江浙一带乡镇已出现众多行商和手工作坊,他们广泛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加工,进而行销到附近城市甚至远方市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浙()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城乡经济联系密切C. 新的经营方式出现D.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12. 尽管明朝中叶的内阁出现了若干“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的权臣,而且阁臣也常常被俗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A. 阁臣地位低且身兼数职B. 长期远离中央决策中心C

6、. 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D. 难以担负中枢机构重任13. 康熙帝曾说:“朕令大臣皆奏密折,最有关系。此即明目达聪之意也。其所奏之事,或公或私,朕无不洞悉。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这反映出奏折制度()A. 书写款式的便捷性B. 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C. 运转程序的复杂性D. 信息收集广泛且高度机密14.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4197.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