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暑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暑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暑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暑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1、 高三语文暑假检测 命题人:做题人: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我们常引以为豪的是,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今天我们中国的种族和文化与五千多年前是一脉相承的,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后来都中断过。人们会发现,四个文明都勃发于北纬 30左右的大河冲积平原,都是依靠栽培旱地粮作的灌溉农业,都创造了文字,都建立了等级制度,都面临着游牧民族的侵 袭大家既然拥有这么多共同点,那为何却有着不同的发展命运?还有古罗马文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发达农业文明,其发源地

2、今天的文化样貌与当初相比已是面目全非。倘使一个汉代人在一千年后的唐代复活,他仍会感到舒适自在,因为两个朝代从语言、文字、儒家学说、祖先崇拜到国家管理都是相同的。如果有位公元前 1 世纪的罗马人于公元 1000 年的欧洲复活,他一定会惊讶于眼前崭新而奇特的一切。假若换成是一位唐末的吴越人在一千年后的清末返生,他看到的那个江南依然大同小异,而如果是位欧洲人则会见到天翻地覆的反差,怕是要惊掉下巴。为何中华文明走上了迥异的演进道路?众所周知,我们黄河流域早期靠的是粟作,其他三个文明靠麦作。不过粟作文明与麦作文明的差别有限,小米常用作煮粥,小麦多用来磨面,况且我们的旱作是同时包含了粟和麦的旱作。真正的差

3、异在于,我们不是旱作独自在战斗,而是有水稻与之并肩作战。水稻与旱作这一对好搭档,无论在旱涝还是寒暑上都是强烈互补关系。在万邦并列的时代,一个小国去攻打另一个小国,不一定是因为有多么大的争霸雄心,可能只是为了夺取山下或对岸的一片与自己不一样的农田,这样就算是原有的田地歉收,还能指望收成较好的另一片。那个时代,一个国家要长期生存,一个文明要延续不断,就必须同时掌控多种类型的农业区域。在五千多年以前,是稻作发出的第一道文明曙光划破了东亚的漫长暗夜,有可能激发了,至少是影响了最早的黄河旱作文明。粟作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高峰,但也碰到了所有旱作文明通有的后继乏力问题。当北方的沙化和盐碱化像一头灰犀牛渐行

4、渐近之时,幸亏南方稻作正渐入佳境,水田是越耕越肥,保障我们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依然稳固。不断走上坡路的稻作最终在唐末引发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紧接着的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后者始于东晋兴于晚唐而定于南宋,民族文化在旱作文化搭建好的基本骨架上又得到了稻作文化血肉的极大充实。此后,南方稻作和北方麦作开始携手催动我们的文明脚步继续迈进。所以说,中华文明是旱作和稻作双脐带滋养的文明,长江黄河两条龙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相互融合,因而包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几大农耕区的面积:尼罗河三角洲 2.4 万平方千米;两河平原 20 万平方千米;印度河平原 27 万平方千米,但

5、包含了许多沙漠地带。华北平原 多大?现在有 31 万平方千米,南边连着 20 万平方千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没算上黄土高原的广大宜农区域。农耕区幅员辽阔,面积大到一定程度就能决定命运的不同。首先,当然意味着粮食多,人口多。黄河不时泛滥成灾,游牧民族又不时纵马南侵,这两大隐患都令中原的华夏民族必须实现政治的统一,直至高度的集权,以便组织起来办大事。农业民族人口基数大 了,即使打进来的游牧民族能成功夺取,也无法实行灭绝政策,占人口少数的民族最终总是难以摆脱被汉文化的汪洋大海浸润同化的宿命。其次,面积越大抗灾能力越强。幅员辽阔就能包含多种气候类型和流域类型。其他几个文明区都处在单一气候带内,

6、只可种同一类粮食作物。尼罗河和印度河虽是南北流向,但其农业高度集中在末端狭小的三角湖。我们则地跨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其他三大文明都是一条河。我们 有两条大河,且为东西流向,在中下游距离最近时也相隔 400 多千米,形成了平行相邻的黄河流域旱作区和长江流域稻作区。此等地理形势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使得统治者在辖境之内调剂余缺、优配资源的回旋空间很大。再次,面积大等于战略纵深大。从长 城边上的张家口到长江边上的南京城,直线距离超过 1000 千米,还跨越长江天险。退一步讲,即便侵略者的铁蹄能直抵长江北岸,经一路抵抗消解也成强弩之末了。从南朝的宋齐梁陈到南明的小朝廷,南方稻作区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庇护文化精英和延续中华文明的避 风港。相较之下,其他文明古国,包括古罗马帝国,缺乏可以退避迂回的余地,更容易被 北方蛮族一竿子捅到底,横扫文明腹地,带来种族成分、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上 的全面剧变。不过,以上两个原因并不能解释所有疑问。我们还应看到,东亚农耕区得天独厚,全 都位处降水丰沛且雨热同季的季风区。埃及开罗的年降水量仅 20 多毫米,伊拉克巴格达 的年降水量在 150 毫米上下,我国北

8.明朝时,在西南一些交通便利、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由朝廷派遣流官,与土官一同治理。土司间发生纠纷,不得私自用武力解决,应由朝廷裁决。这些措施表明政府A.开始了对西南地区的正式管辖B.完成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C.积极维护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D.消除了西南少数民族割据现象

1、 高三语文暑假检测 命题人:做题人: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我们常引以为豪的是,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今天我们中国的种族和文化与五千多年前是一脉相承的,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后来都中断过。人们会发现,四个文明都勃发于北纬 30左右的大河冲积平原,都是依靠栽培旱地粮作的灌溉农业,都创造了文字,都建立了等级制度,都面临着游牧民族的侵 袭大家既然拥有这么多共同点,那为何却有着不同的发展命运?还有古罗马文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发达农业文明,其发源地

2、今天的文化样貌与当初相比已是面目全非。倘使一个汉代人在一千年后的唐代复活,他仍会感到舒适自在,因为两个朝代从语言、文字、儒家学说、祖先崇拜到国家管理都是相同的。如果有位公元前 1 世纪的罗马人于公元 1000 年的欧洲复活,他一定会惊讶于眼前崭新而奇特的一切。假若换成是一位唐末的吴越人在一千年后的清末返生,他看到的那个江南依然大同小异,而如果是位欧洲人则会见到天翻地覆的反差,怕是要惊掉下巴。为何中华文明走上了迥异的演进道路?众所周知,我们黄河流域早期靠的是粟作,其他三个文明靠麦作。不过粟作文明与麦作文明的差别有限,小米常用作煮粥,小麦多用来磨面,况且我们的旱作是同时包含了粟和麦的旱作。真正的差

3、异在于,我们不是旱作独自在战斗,而是有水稻与之并肩作战。水稻与旱作这一对好搭档,无论在旱涝还是寒暑上都是强烈互补关系。在万邦并列的时代,一个小国去攻打另一个小国,不一定是因为有多么大的争霸雄心,可能只是为了夺取山下或对岸的一片与自己不一样的农田,这样就算是原有的田地歉收,还能指望收成较好的另一片。那个时代,一个国家要长期生存,一个文明要延续不断,就必须同时掌控多种类型的农业区域。在五千多年以前,是稻作发出的第一道文明曙光划破了东亚的漫长暗夜,有可能激发了,至少是影响了最早的黄河旱作文明。粟作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高峰,但也碰到了所有旱作文明通有的后继乏力问题。当北方的沙化和盐碱化像一头灰犀牛渐行

4、渐近之时,幸亏南方稻作正渐入佳境,水田是越耕越肥,保障我们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依然稳固。不断走上坡路的稻作最终在唐末引发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紧接着的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后者始于东晋兴于晚唐而定于南宋,民族文化在旱作文化搭建好的基本骨架上又得到了稻作文化血肉的极大充实。此后,南方稻作和北方麦作开始携手催动我们的文明脚步继续迈进。所以说,中华文明是旱作和稻作双脐带滋养的文明,长江黄河两条龙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相互融合,因而包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几大农耕区的面积:尼罗河三角洲 2.4 万平方千米;两河平原 20 万平方千米;印度河平原 27 万平方千米,但

5、包含了许多沙漠地带。华北平原 多大?现在有 31 万平方千米,南边连着 20 万平方千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没算上黄土高原的广大宜农区域。农耕区幅员辽阔,面积大到一定程度就能决定命运的不同。首先,当然意味着粮食多,人口多。黄河不时泛滥成灾,游牧民族又不时纵马南侵,这两大隐患都令中原的华夏民族必须实现政治的统一,直至高度的集权,以便组织起来办大事。农业民族人口基数大 了,即使打进来的游牧民族能成功夺取,也无法实行灭绝政策,占人口少数的民族最终总是难以摆脱被汉文化的汪洋大海浸润同化的宿命。其次,面积越大抗灾能力越强。幅员辽阔就能包含多种气候类型和流域类型。其他几个文明区都处在单一气候带内,

6、只可种同一类粮食作物。尼罗河和印度河虽是南北流向,但其农业高度集中在末端狭小的三角湖。我们则地跨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其他三大文明都是一条河。我们 有两条大河,且为东西流向,在中下游距离最近时也相隔 400 多千米,形成了平行相邻的黄河流域旱作区和长江流域稻作区。此等地理形势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使得统治者在辖境之内调剂余缺、优配资源的回旋空间很大。再次,面积大等于战略纵深大。从长 城边上的张家口到长江边上的南京城,直线距离超过 1000 千米,还跨越长江天险。退一步讲,即便侵略者的铁蹄能直抵长江北岸,经一路抵抗消解也成强弩之末了。从南朝的宋齐梁陈到南明的小朝廷,南方稻作区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庇护文化精英和延续中华文明的避 风港。相较之下,其他文明古国,包括古罗马帝国,缺乏可以退避迂回的余地,更容易被 北方蛮族一竿子捅到底,横扫文明腹地,带来种族成分、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上 的全面剧变。不过,以上两个原因并不能解释所有疑问。我们还应看到,东亚农耕区得天独厚,全 都位处降水丰沛且雨热同季的季风区。埃及开罗的年降水量仅 20 多毫米,伊拉克巴格达 的年降水量在 150 毫米上下,我国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4247.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