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以下展示关于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高考语文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023年】【2023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注】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2、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23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
3、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202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注】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
4、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息机:熄灭用世之心。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
5、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2022年】(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2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
10.《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厚”。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B.政区的调整C.自然条件优越D.人口的迁入
1、高考语文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023年】【2023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注】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2、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23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
3、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202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注】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
4、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息机:熄灭用世之心。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
5、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2022年】(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2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