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
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绝密使用前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高 三 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四大题,23小题,共7页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知行合一”作为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强调了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的重要性,对后世进步的思想家和家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思想家王夫之从唯物论角度阐发知行合一,主张“行可兼知”“知行相资以为用”。孙中山结合中国
2、需要,提出了“知难行易”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则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坚持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反复强调“知行合一”,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阳明心学的“知行”思想主要有三层涵义:首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一体两面。“知”和“行”的实现过程互为表里,不可偏废。其次,真知必行,不行假知,注重躬行实践,即真正的“知”必须付诸实行,要在事上磨炼、在实学中求知。再次,以知促行,为善去恶
3、,对善恶有高度自觉,在道德上防微杜渐。“知”与“行”,实际上就是认识与实践的问题,要从科学的角度加深对知、行的认识。知知:即认识再认识,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行行:即实践再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遵循其特有的逻辑,推动实践活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知与行两者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具体来看,一方面是知行,即认识指导实践,确保方向与目标的正确性;反之是行知,即实践决定认识,检验理论与制度的正确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2.有学者指出,汉代编户齐民中的“齐民”是动词,齐民是目的和实质,其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统一编户,使民不再分公、私,人也不再分国、野,使民达到齐。据此可知,汉代的编户齐民A.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B.缓和秦以来尖锐的社会矛盾C.巩固了小农经济的基础D.反映出政府社会治理的加强
1、绝密使用前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高 三 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四大题,23小题,共7页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知行合一”作为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强调了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的重要性,对后世进步的思想家和家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思想家王夫之从唯物论角度阐发知行合一,主张“行可兼知”“知行相资以为用”。孙中山结合中国
2、需要,提出了“知难行易”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则进一步发展了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坚持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反复强调“知行合一”,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阳明心学的“知行”思想主要有三层涵义:首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一体两面。“知”和“行”的实现过程互为表里,不可偏废。其次,真知必行,不行假知,注重躬行实践,即真正的“知”必须付诸实行,要在事上磨炼、在实学中求知。再次,以知促行,为善去恶
3、,对善恶有高度自觉,在道德上防微杜渐。“知”与“行”,实际上就是认识与实践的问题,要从科学的角度加深对知、行的认识。知知:即认识再认识,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行行:即实践再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遵循其特有的逻辑,推动实践活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知与行两者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具体来看,一方面是知行,即认识指导实践,确保方向与目标的正确性;反之是行知,即实践决定认识,检验理论与制度的正确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