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模块检测卷二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高三试卷 2019-12-06 10:07:46 0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模块检测卷二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扫描并关注下面的二维码,获取相关答案!
模拟联考答案

模块检测卷二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9·福建四校高三联考)下图为某国50年间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来源:**网] 1.该国人口增长最多的时间段是(  ) A.1960~1965年     B.1970~1975年 C.1985~1990年 D.2000~2005年 2.该国最有可能是(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日本 汇总:1.B 2.D [第1题,读图,该国人口增长最多的时间段是人口出生数与人口死亡数差值最大的时段,图中是1970~1975年,B对。其他时段差值较小,A、C、D错。第2题,该国2005年人口出现了零增长,老龄人口数比重大,应是发达国家,A、B错。英国人口增长率进入零增长的时间更早,C错;日本经济发达,是亚洲第一个进入人口零增长的国家,D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迁移日益活跃,导致人口迁入重心发生显著的位移变化。下图示意1982~2005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入重心的演化轨迹

第二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的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6.culturaladj.文化的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55120.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