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地理》12月第02期

目录 1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14 生态环境建设 6 15 资源开发与调配 13 16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20 1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河北省秦皇岛市六校2020届高三上期期初检测联考)读南美洲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B.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答案】1.C 2.D 【汇总】1.图中纬度10°~20°地区受副高压和东南信风背风坡影响,干燥少雨,加之沿岸地区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有势力很强的上升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C正确;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纬度20°—30°间,A错误;该地在南半球东北信风影响不到,B
"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常见英语传统文化作文2016年高考英语作文传 二、相似的历史时间。统文化类写作技巧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素材。高考英语传统文化类的 必考作文!2016年高考英语作文押题:【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理由一对一辅导老师研究了多个省份的英语考试说明,其中对英语作文的说明是:注意中华传统文化和核答:(1)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2)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5.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什么?答: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6.常用的试纸有哪些?应如何使用?答:(1)试纸种类: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③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④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强氧化性的物质;⑤醋酸铅试纸:检验H2S气体或其溶液。(2)使用方法: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②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3)注意事项:①试纸不可伸人溶液中也不能与管口接触。②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这相当于将原来溶液稀释了。7.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原理是什么?答: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了倒吸。8.只用一种试剂如何鉴别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溶液?答:四种溶液各取少量,分别滴加FeCl3溶液,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溶液是KSCN,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稀H2SO4。9.现在一个分液漏斗中,有水和苯的混合物,静置后,液体明显分为二层。请在滴管、试管、水、苯中选择器材和药品,用实验说明哪一层是水,哪一层是苯。答: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放入试管中少量,然后用滴管加入少量水(或苯),若试管内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苯(或水),若试管内液体不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水(或苯)。10.如何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答: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11.在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判断滴定终点?(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酚酞作指示剂)答:左手控制活塞(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1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通入SO2后溶液褪色,试通"心价值观的引领。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文化融合现象已经愈来愈明显,如何能够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6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