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考点扫描

高三试卷 2020-01-08 10:05:15 0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考点扫描,扫描并关注下面的二维码,获取相关答案!
模拟联考答案

专题49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名师预测】 在江苏高考中,概率每年都考一个题目,均在填空题出现,难度是容易题。 【知识精讲】 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事件的分类 2.频率与概率 (1)事件的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2)事件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称为事件A的概率,因此可以用来估计概率. 注意:频率是事件A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与试验次数有关.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做没做、做多少次完全无关. 二、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定义 符号表示 包含关系 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 B?A(或A?B) 相等关系 若B?A且A?B,则事件A与事件B相等 A=B 并事件(和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压缩包中的资料: 专题49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数一轮考点扫描(文理通用)/专题49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原卷版).docx 专题49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数一轮考点扫描(文理通用)/专题49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汇总版).docx

"2017高考政治备考策略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高考政治高频考点 2017高考政治备考策略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高中政治近代史是高中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观的学科,近代化进程也是高中政治历年考试的重点,应该如何备考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呢?高中政治辅导老师整理出2017高考政治备考策略,中国近代化发展及其含义,希望能帮助大家。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的两个主要内容,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3、对现代化模式问题的认识: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一)、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高中政治知识点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二)、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3、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三)、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近代化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70年)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世界(A)、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少数先进国家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63356.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