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知识模块 > 历史

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db:作者] 历史 2023-12-29 14:59:23 0

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答案汇总网收集并整理关于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7.【答案】(1)⑨(2分)(2)c(2分)(3)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合成和加工均有才给分,2分)(4)KNO,溶液浓度太高,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只要写出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就给分,2分)(5)细胞膜(2分)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存在与细菌相似的环状DNA(或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DNA,不完全受核DNA控制或线粒体和叶绿体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或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和外膜有显著差异或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与细菌相似或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以分裂方式繁殖,类似于细菌)(答案合理即可,3分)【解析】(1)分析题图:图1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在图1、图2所示细胞各结构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线粒体(含有DNA和RNA)、⑦核糖体(含有RNA)、⑨叶绿体(含有DNA和RNA),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⑨叶绿体

(2)线粒体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心肌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所需的能量最多,因此人体缺硒时,心肌细胞最易受损

(3)⑤是内质网,包括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胰腺腺泡细胞,由于内质网具有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的功能,因此一段时间后内质网也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4)由于细胞既能吸水,也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等离子,所以用浓度为1mol/L的KNO,溶液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某同学同样用KN0,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KNO,溶液浓度太高,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再复原

(5)根据此学说,线粒体是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未被消化,所以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的

根据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特点,支持该学说的观点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存在与细菌相似的环状DNA,线粒体和叶绿体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和外膜有显著差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与细菌相似,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以分裂方式繁殖,类似于细菌

28.【答案】(1)相同(2分)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都属于协助扩散(只答出协助扩散即可给分,或答出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也可得分,3分)(2)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运输;利用了N+电化学梯度的势能(写利用能量不得分),需要载体(答1点给1分,共2分)(3)流动性(1分)细胞呼吸(答出有氧呼吸也可,2分)(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分)【解析】(1)分析图示,N*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所以N+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2)由图可知,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所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且需要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提供能量,可判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温度会通过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来影响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

29.【答案】(1)纤维素酶(2分)牛、羊等食草动物肠道中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02(2分)(2)干燥剂能够吸水,保持干燥环境,脱氧剂能够吸收氧气,保持无氧环境,通过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答案合理即可,3分)(3)ATP和[H](答1点给1分,共2分)CO2与C,反应形成C3,更多的C,被还原为糖类(答案合理即可给分,3分)【解析】(3)根据表格施氮组的叶绿素含量和RB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可知施肥后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是①叶绿素含量上升,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更多;②暗反应相关RuBP羧化酶活性增强,有利于CO2与C,反应形成C3,更多的C3被还原为糖类生物第4页(共4页)》

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2.16、17世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传到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这种变化揭示了A.新航路开辟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B.价格革命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C.近代文明在欧亚各地得到传播D.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的形成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中原6处大型聚落遗址作为主要参照点,证实“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已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这一时期,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周王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B.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C.各地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最高权力尚未实现集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zsmk/ls/171254.html

[!--temp.pl--]

答案汇总网

http://www.xbuxx.com/

统计代码 | 冀ICP备19020861号-3

Powered By 答案汇总网 试卷答案汇总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答案汇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