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知识模块 > 历史

辽宁省2024年1月葫芦岛市高二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历史

[db:作者] 历史 2024-01-15 00:25:28 0

辽宁省2024年1月葫芦岛市高二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答案汇总网收集并整理关于辽宁省2024年1月葫芦岛市高二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辽宁省2024年1月葫芦岛市高二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从小说的结尾来看,教授发现院外雪化花开,春天来了

标题的意蕴之一指的是自然界的春天的来临

从内容来看,对生活充满消极情绪的苗苗在教授的关怀与启迪下,能勇敢地面对人生,迎来自己人生的“春天”

从小说主旨来看,教授怀有悲悯之心,散发着人性之美

题标象征着对弱者施以悲悯之心并努力拯救和改变的人性之美

9.【答案】①教授衣襟上的花香引起了苗苗的关注,引出下文教授多次送百合花的情节,由此引出希望带苗苗看百合花的情节,最后自然引出在百合花枯死的冬季教苗苗画百合花等情节,前后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②教授借助美丽、清香的百合花,给予苗苗持续的关注与期盼,唤醒并引领她走出人生的困境

③作者围绕百合花安排情节,凸显老教授不囿于个人生活的舒适圈,关注和纾解底层苦难者的悲悯情怀和深情大爱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相关情节及作用的能力

契诃夫的话的意思是,小说里的细节安排或物象设置,都有作者的匠心,都和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或者主题有关

据此分析即可

10.【答案】D(3分)【解析】原文标点为: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11.【答案】B(3分)【解析】B项,含义不同,前者理解为限度,后者理解为约定的时间

A项,前者理解为升任,后者理解为贬谪;C项,后者使用本义,与前者理解不同

D项,表述正确

12.【答案】C(3分)【解析】宰相认为他越职言事和流言使得白居易被贬为刺史,后有中书舍人王涯的上言,白居易才被追贬为江州司马

13.【答案】(1)如果贬黜他们,这是不让他们说话,使他们为自己谋划,不能用来发扬崇高的品德了

(“黜”“钳”“所以”各1分,句意1分)(2)白居易不得志以后,能随遇而安,寄托佛教生死学说,如同忘记了自身

(“既”“托”“形骸”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学生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1)黜,贬黜;钳,不让说话;所以,用来

(2)既,已经或者在…以后;托,寄托;形骸,自身

14.【答案】首先指出授予平章事(宰相)的标准是要有重望显功,为后面的论述张本;接着指出王锷种种荒谬的做法,意在指出其不符合标准;最后假设论证,指出朝廷如果授予王锷平章事(宰相)一职将导致一系列恶果,强化了反对的理由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说理思路的能力

依据问题,明确相关的语句在第二自然段4~6行

然后分析这几句的层次,梳理出说理的思路

白居易首先指出担任宰相的标准,然后判断王锷的行为恶劣,不符合此标准,最后从假设同意之后带来的恶果这一角度出发,从而否定了授予王锷宰相的做法

15.【答案】D(3分)【解析】“自嘲的语气”表述有误,从词句来看,这里并没有自嘲的语气

16.【答案】二者都年轻,英气勃发

(1分)叶词以“乌衣年少,芝兰秀发”写出谢氏子弟的年轻,英气勃发;苏词以“雄姿英发”写出周瑜的英气勃发,将小乔在赤壁之战的前十年嫁与周瑜写成“小乔初嫁”,凸显了周瑜的年轻

(2分)二者都在沙场上淡定从容,建立功勋

(1分)叶词以“坐看…一顾功成”写出他们淡定从容地驰骋沙场,打败来犯之强敌;苏词以“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淡定从容,大败曹操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查考学生理解诗句和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学生抓住描写谢氏子弟的词句,初步概括出人物形象,“芝兰”为香草,比喻杰出年轻的志士

秀发,以花开比喻朝气蓬勃之态

叶词以“乌衣年少,芝兰秀发”写出谢氏子弟的年轻,英气勃发;“坐看…一顾功成”写出他们淡定从容地驰骋沙场,打败来犯之强敌

再联系《念奴矫·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找到两者的共同点,最后组织答案

17.【答案】(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示例一:乌鹊南飞示例二:熊咆龙吟殷岩泉示例三:虎鼓瑟兮鸾回车示例四:且放白鹿青崖间(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学生应理解情境,再联系相关篇目的内容作答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辽宁省2024年1月葫芦岛市高二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历史

3.3.我国上古之时就有尚齿的习俗。到唐朝时,政府也曾多次赐子70岁以上老人下诏规定男子75岁以上、妇女70岁以上可免除其家庭一人徭役。《唐律疏议龄对老人给予相应的刑律宽免。这些说明唐朝

6.在《南京条约》的英文原件中,英国把战争的起因归结为误解。作为战争的发起方,英国用这种模糊的语言来推卸责任,是其外交策略,但作为战争被动方的中国却并没有指出这个漏洞,反而用更模糊的话语…对战争的起因一带面过。材料说明DA.东西方文化差异影响条约签署B.清政府比较重视对外交往的礼仪C.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尚未明确.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较片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zsmk/ls/175646.html

[!--temp.pl--]

答案汇总网

http://www.xbuxx.com/

统计代码 | 冀ICP备19020861号-3

Powered By 答案汇总网 试卷答案汇总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答案汇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