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校试卷

广东省2024届高三级12月“六校”联合摸底考试(4204C)(政治)x试卷答案

广东省2024届高三级12月“六校”联合摸底考试(4204C)(政治)x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广东省2024届高三级12月“六校”联合摸底考试(4204C)(政治)x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1、广东省2024届高三级12月“六校”联合摸底考试(4204C)(政治)x试卷答案选择部分

(3)将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赶入U形管③(3分)(4)方案一:取样品mg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mL溶液用一定浓度标准盐酸进行滴定(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消耗盐酸VL,数据处理(或方案二:取样品m1g,置于已知质量的坩埚中灼烧、冷却、称量,并做恒重操作得m2g,数据处理)(3分)【解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方案的原理如下:加热样品,发生反应Na,C0,·l0H,0△Na,C0

十10H,O,2八aHC0,△Na,C0,+H,0+C0,个,通过测定样品受热产生的C0,的质量确定NaHC0,的含量

为了使CO2质量测量准确,加热样品前要先通入空气,经U形管①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g),用不含CO2和H2O(g)的空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对样品加热,使样品充分反应,U形管②吸收反应生成的H2O(g),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反应生成的H,O(g)是否被完全吸收,U形管③吸收反应生成的CO2,U形管③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使反应生成的CO2在U形管③中全部被吸收,停止加热后需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将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赶入U形管③中;为防止外界空气的CO2和H2O(g)进入U形管③中,最后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吸收外界空气的中CO2和水蒸气

(1)U形管①②③盛装的均为固态物质,根据分析,U形管①中试剂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g),选用碱石灰;U形管②中试剂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H2O(g)、不吸收CO2,选用无水CaCl2;U形管③中试剂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CO2,选用碱石灰

(2)为使CO2的质量测量准确,U形管②必须将反应生成的H2O(g)完全吸收,故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是否已经被完全除去,若被完全除去,则无水硫酸铜不变蓝;实验装置最后的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被③吸收,导致测得的CO2质量偏大

(3)停止加热后,有部分CO2残留在硬质玻璃管、U形管②、导管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可将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赶入U形管③,使反应生成的CO2全部被U形管③中碱石灰吸收

(4)常用的测定混合物含量的实验方法有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等,根据Na2CO3·l0H2O和NaHCO3的性质,可采用滴定分析法,实验方案为取样品mg配成l00mL溶液,取出20mL溶液用一定浓度标准盐酸进行滴定(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消耗盐酸VmL,数据处理;也可采用重量分析法,实验方案为取样品m1g,置于已知质量的坩埚中灼烧、冷却、称量,并做恒重操作得2g,数据处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制备碳酸氢钠晶体

在浓氨水中加入NaC1粉末得到饱和氨盐水,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并进一步处理得到产品Na,CO

和NHCl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稀盐酸雾化装置一饱和氨盐水HO饱和氨盐水饱和NaHCO,溶液NaOH溶液BD(I)用A~D仪器制备NaHCO3,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某同学实验时发现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没有滴下,采用(填实验操作)可使稀盐酸顺利滴下

(3)B中使用雾化装置的优点是(4)反应完成后,将B中U形管内的混合物处理得到滤液和固体NaHCO,

80①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CI60②向滤液中加入NaC1粉末,存在NaCI(s)十NH4Cl(aq)→NaCl(aq)+40NHCI(s)过程

为使NH,CI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I和NaClNH4CI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需采用的操作为、洗涤、干燥

③无水NaHCO,可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浓度

称量前,若无水30507090100NaHCO3保存不当,吸收了一定量水分,用其标定盐酸浓度时,会使结果温度/℃(填字母)

A.偏低B.不变C.偏高·23·

2、广东省2024届高三级12月“六校”联合摸底考试(4204C)(政治)x试卷答案非选择题部分

广东省2024届高三级12月“六校”联合摸底考试(4204C)(政治)x试卷答案

5.春秋时期,中原贵族与周边民族通婚之事时常发生,诸侯如晋献公先后娶四位戎女为妻,赵简子将其女嫁给代国国君,士大夫阶层如赵衰在随晋文公流亡期间娶赤狄女为妻,鲁国公孙敖曾先后两次与莒国联姻。这反映出当时A.华夷之辩理念已被抛弃B.夷狄华夏认同意识日益深化C.传统宗法秩序逐渐崩溃D.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mxshijuan/1702675023166975.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

答案汇总网

http://www.xbuxx.com/

统计代码 | 冀ICP备19020861号-3

Powered By 答案汇总网 试卷答案汇总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答案汇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