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图表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多种能力,往往以现实热点为背景,列举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数据,让考生解读试题的信息,归纳图表反映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此类题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考生在作答时有些忐忑不安,担心难以得高分。本文拟以一道江苏省高考模拟试题为例,分析经济生活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例:〖江苏省 2016 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第 35 问〗
35.材料一我国 2001—2014 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注:⑴产能即生产能力,产能利用率即实际生产能力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 79-83%比较合理,低于 75%即为严重过剩。
⑵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量约一半,2014 年我国出口钢材 9378.38 万吨,其中粗钢 8408 万吨。同时我国一些特种钢材还要进口,如模具钢对外依存度高达 50%左右。进入 2015 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不振,钢铁需求趋于萎缩。
材料二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增加税源、扩大就业等原因,不顾中央政府关于不得违规扩大钢铁产能的要求,默许、纵容甚至强令企业扩大钢铁产能,给予当地钢企大量财政补贴。政府依法该管的有的却没有管住管好,如对本地企业违规排污放松监管。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6 分)
(2)结合材料二,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一、审设问,明确确题目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增强读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图表题的设问通常由 1-2 个小问组成。第 1 问往往是图表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侧重考查学生把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第 2 问则要求学生谈谈对图表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出现问题如何解决,侧重考查学生迁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题中第 1 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一中我们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第 2 问考查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读图表
1.读图表的标题
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反映图表的是中心和主题,帮助我们答题方向。例题中我国 2001—2014 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抓住这标题的关键词,就抓住了图表的中心意思。
2.读图表的内容
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这是答案信息的主要来源。读图表的内容就要逐一研读图表中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答案表述中所使用的基本观点。如例题中图的项目是“中国粗钢产能”、“粗钢产量”和“产能利用率”。
3.读图表的注释
图表的注释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材料起着补充作用,又能对学生回答问题起到提示作用。因此图表如果有注释,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否则会影响对图表的分析和理解,而且作答时容易丢失要点,影响得分。例题中的注释如果被学生忽略,就不可能归纳出“全球经济低迷将使产能过剩矛盾更为突出,钢铁行业出口形势严峻”这一答案要点。
三、作比较
在进行图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时间(特别是图表、材料中的内容或对象波动比较明显,比较有代表性的变化的时间段)。②找对象(对象有可能是:国家、企业、劳动者、某些具体的行业、地区、城乡、收入、经济发展状况等)。③看变化或差距(升/降,进/退,大/小,增/减等)。
对图表中的数据主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一般说来,在比较的过程中,遵循“纵向找变化、横向找差距”的解题规则。按照这一规则,可以发现例题中我国 2001—2014 钢铁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纵向比较并结合注释可以看出我国产能总体利用率低,产品结构不合理;钢铁行业出口形势严峻。
四、找联系
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图表题找联系时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要坚持四到:由数字到术语、由现象到本质、由材料到课本理论、由理论到实践。在解答图表题要结合设问,连接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各个设问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说例题第1问中的“高技术含量产能严重不足;产能总体利用率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过剩严重”,如果学生没有归纳、总结这些要点,那么第 2 问“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就不可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五、规范答
审清题意后,学生可以作答。学生在作答时,要有条理性,不要东一句,西一句,还要规范作答。总之,学生在作答图表题时要做到“一扣、两联、三靠、四避免”。“一扣”:紧扣材料;“两联”:联系教材、联系知识点;“三靠”:一靠材料,二靠教材,三靠时政;“四避免”:切忌避免把材料抛在一边,避免照搬材料、就事论事,避免照搬课本原理,不联系实际,避免理论与材料相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