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铸业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
(3)魏晋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4)唐朝时期: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2.纺织业
(1)商周时期: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刺绣。
(2)曹魏时期: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闻名遐迩。
(3)唐朝时期: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丝织品品种繁多,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有的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跟踪思考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的表现?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是什么?2005年,美国、欧盟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能否说明我国的纺织技术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3.陶瓷业
(1)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魏晋时期: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3)唐朝时期: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还出现了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
跟踪思考 想一想:明清时期,陶瓷业在生产方式上是否有所突破?
4.造船业
唐朝时,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还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各型战舰,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关键提示
宋朝指南针的发明对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出我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5.手工业著作
(1)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2)明朝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朝的商业
(1)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3)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2.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城市
(1)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发展迅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交流频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
(2)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经济发达,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关键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特点是以政治中心为主,主要是诸侯国的都城。
3.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
(1)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运河、长江上商船往来不绝。
(2)隋朝的货币是五铢钱;唐高祖以后,“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隋唐的市场较前代更为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贸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沿岸一带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一些繁华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4)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关键提示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般从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大、商人的活跃、交通的发达、货币的种类、城市的繁荣等方面表现出来,海外贸易也是商业发展的表现。
跟踪思考 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4.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和对外贸易状况
(1)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的表现: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2)对外贸易状况: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中国的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关键提示
对外贸易既属于商业范畴,又属于对外关系范畴。
跟踪思考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表现?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都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2.春秋战国
诸侯国的都城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3.隋唐城市的兴旺
隋朝修建了大兴城,唐朝扩建为长安城。该城整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朝后期,扬州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繁华的夜市是当时扬州城的一个特点。
4.明清时期
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共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5.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提示
关于城镇化进程问题,注意与地理学科的联系,注意联系近代中国城市兴起的区域,并联系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等内容。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1978~2000年,城镇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
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样的,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实现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大增,使小城镇迅速崛起,在城镇化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夭折
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工场。如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和机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关键提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剥削关系。
2.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在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虽有壮大,却无突破,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因而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晶。第二,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第三,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第四,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数次禁止海外贸易。
4.鸦片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残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严重摧残。中国旧有的手工作坊多数破产,真正能从手工作坊发展成为近代企业的寥寥无几。
跟踪思考 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清朝前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何发展缓慢?后来,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否长成一棵近代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
思维拓展
拓展1: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所以尽管古代统治者始终把农业看作“本”业加以重视,而把工商看作“末”业来加以限制,但由于农、工、商之间这种互动的关系特点,古代的工商业还是代代有所发展甚至出现繁荣局面。
拓展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引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
拓展3: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在思想上冲击着封建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拓展4: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农业是我国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保护封建地主经济。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拓展5: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全国30多座大中商业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传统科技的发展。
不利条件: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②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使生产力发生质变。
拓展6: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文明转化。城市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是在城市化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优化的过程。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商业、城市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等,并链接到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这一热点。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在高考中也备受重视。2004年广东卷从唐都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比较角度出一大题;全国文综卷中“刘家功夫针铺”一题也出自这一热点;上海卷“徐家汇掠影”一题也指向城市化进程这一热点。2005年各地高考题中仍有不少相关题目出现。广东卷从扬州城市商业角度出一材料解析题。
本专题复习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古代手工业要注意掌握冶铸、陶瓷、纺织、造纸等主要手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情况,注意联系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业破产情况和新中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内容。②古代商业的发展要注意从商品、市场、货币等方面掌握每个时期发展的表现,还要注意中国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③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要注意联系晚清时期被列强入侵所摧残的内容,并联系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比较。④城市化问题要注意将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以及欧美有关工业后城市化的内容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释疑解惑
1.古代官蕾工商业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营工商业,其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消费需要和为封建王朝聚敛财富。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是最奢侈的消费者,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手工业品虽然可以用贡或赋税的方式直接从民间掠夺,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要靠自己的作坊手工业生产。毫无疑问,官办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供上层统治集团消费的,因此属于非商品性质。
官办手工业的产品往往具有最高的工艺水平,其原因在于:第一,皇室、贵族、百官需要享用最高级的手工艺品;第二,官营作坊中往往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有条件生产这些产品;第三,官营手工业既然不是商品生产,统治者又具有穷奢极欲的特性。所以,在生产上就不计成本,不惜浪费。
官营手工业扼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室和官僚集团是最富有的阶层,他们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奢侈品的数量极其庞大,因此,也是社会上最大的消费者。然而,由于其所需要的各种名目繁多的物品绝大部分是由官营手工业直接提供的,致使民间工商业失去了这一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同时,由于官府凭借强大的政治特权,直接控制着盐、铁、茶、酒等人民日常生活需求量最多的几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用严刑峻法禁止民间自由经营,这就进一步缩小了商品生产与流通的范围,限制了自由竞争,严重地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晚清时期我国传统手工业的兴衰情况
鸦片战争后,手工业发生显著变化,一部分手工业部门衰落,另一部分手工业部门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走向衰落的手工业主要有以下部门:①那些与进口洋货直接对抗的手工业,受到洋货的冲击而衰落。受到打击最严重的是分布最广的农家棉纺织业,其次是土法炼钢、制针、制烛、木版印刷等行业。②有一些行业,虽然没有受到洋货的冲击,但由于自然原因,在鸦片战争后也衰落了。这主要是一些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兴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它们的兴衰随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陕西的采伐业,由于老林伐尽而衰落;广东的冶铁业和云南的铜矿业,因矿藏资源枯竭而衰微。③出现衰落的还有官府手工业。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民战争,摧毁了清政府在江南的官营丝织业机构;还有军火手工业和传统制钱业,逐渐为同类的机器制造业所代替。
也有一部分手工业得到发展。①土洋长期并存、机制品无法完全取代的手工业品。如造纸业,虽然受洋纸进口的冲击,但土纸制造业并未受到严重影响而继续发展,这与印刷业不断进步、纸张市场需求量大,以及国产纸有一定特色有关。②一些较少受外国商品竞争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手工业继续发展。③一些依附于国际市场和适应外国资本需要的手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如茶业和丝织业,受出口贸易刺激得到发展。另一部分如铜锡制造业、煅铁业等,主要是为外商轮船和外资船厂提供零部件,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这些有所发展的手工业大都处于手工业集中、与国外市场联系便利的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
从总的情况看,鸦片战争后,少数手工业衰落了,多数手工行业向前发展着。不过,晚清手工业的部分发展是一种依附性发展,其兴衰随着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发展极不稳定,未能在晚清时期大规模地向现代机器工业转变。
3.明朝中后期重商思想出现的原因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重商思想普遍出现,市民和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不断爆发。
在对外通商问题上,明初是厉行“海禁”的。到明朝中叶,中央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斗争相当激烈。以朱纨为中心的一派反对对外通商,主张对海盗采取严厉镇压的政策,由此遭到沿海地主阶级的反对,朱纨一派最后失败。这说明随着商业资本的日益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上升,商人和地主在明政府内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代表通商利益的官僚、地主在政治上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
明初,官僚不准经商,尤其是禁止四品以上的官员经商。虽然有些官僚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为官者暗中也从事商业活动,但这是不合法的,是不敢公开的。而到了明中叶,官僚经商比较普遍,不论大官、小官,还是文官、武官,就连皇帝、贵族、外戚都抢着做买卖,经营手工工场。
明中叶后,出现了一些重视商业的政治家、思想家,如徐光启、李贽、许孚远等。在徐光启的思想中,反映了许多保护商人权益的要求;李贽坚持要封建政府减税以“惠。商”;许孚远坚持反对“海禁”,要求进行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