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word

高三试卷 2021-03-04 20:04:17 0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word,扫描并关注下面的二维码,获取相关答案!
模拟联考答案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高中英语谚语大全高中英语作文谚语100条高中英语谚语大全高中英语作文谚语100条。引经据典是英语作文中常用的方法。恰当地使用英语谚语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是提升英语作文的一大法宝。以下是1对1辅导班老师整理的100条谚语,涵盖各种英语考试的常见写作主题。一、勤奋、意志与成功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政治):即"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05007.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