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并关注下面的二维码,获取相关答案!

"2017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总结2017高考 在2017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抓住历年高考真题中的重要考点,进行以点及面的综合性查漏补缺式的复习。小编整理了2017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知识点总结如下。考点1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1.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脆弱的小农经济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 学生经常问的就是材料题怎么做?怎样在材料中找到答案呢?今天我们就针对归纳式材料题做一个分析解答!奋斗的优点,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由于牛耕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模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3.古代经济虽然现在在弱化成绩为导向,但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好的成绩就可以和好的未来画上等号。那么问题在于,为何学生成绩差距在小学、初中不怎么明显,到了高中就一下子拉开了呢?原因在于高中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不断去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自己的目标,真正的发挥内驱性、自发性学习意识,才能在高中阶段一路向前。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考点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的比较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1)技术先进:历史悠久、分工细密,长期领先于世界。(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4)民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5)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秦汉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归纳总结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坊市制度从建立、发展到瓦解的过程,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的不断增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

"2017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总结2017高考 在2017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抓住历年高考真题中的重要考点,进行以点及面的综合性查漏补缺式的复习。小编整理了2017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知识点总结如下。考点1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1.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脆弱的小农经济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 学生经常问的就是材料题怎么做?怎样在材料中找到答案呢?今天我们就针对归纳式材料题做一个分析解答!奋斗的优点,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由于牛耕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模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3.古代经济虽然现在在弱化成绩为导向,但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好的成绩就可以和好的未来画上等号。那么问题在于,为何学生成绩差距在小学、初中不怎么明显,到了高中就一下子拉开了呢?原因在于高中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不断去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自己的目标,真正的发挥内驱性、自发性学习意识,才能在高中阶段一路向前。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考点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的比较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1)技术先进:历史悠久、分工细密,长期领先于世界。(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4)民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5)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秦汉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归纳总结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坊市制度从建立、发展到瓦解的过程,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的不断增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2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