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以下展示关于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语文答案语文答案 1.(3 分)【答案】A 【解析】B 选项原文对应“我的童年和军旅生活都相对单一,与社会接触不多,文学创作的视野也就窄一些。”但是后续的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帮助,所以 B 选项以偏概全。C选项“十分理想化地站在女性角度来描写”错误,根据原文“我的描写是比较理想化的,其中也带有一些站在男性角度想象的成分”可知,“理想化”的程度不同,“男性角度”被换成了“女性角度”。D 选项“有时候觉得人生是难以完全把握的”错误,根据原文“我觉得人生有时候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把握的”可知,“有时候”应指“人生有时候不能完全把握”,而非我“有时候”产生的想法。2.(3 分)【答案】D【解析】“幽

2、默风趣”文中无依据。3.(3 分)【答案】D【解析】“都传达出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效果”错误。我与地坛 并未传达出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态度。4.(4 分)【答案】请问您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请问您未来有什么尝试新题材或者新结构的计划?5.(4 分)【答案】博爱体现在对女性的命运、老人现实和心理生活的关注。求索体现在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文学创作态度。担当体现在努力向读者传达自己对人生、民族命运的思考。6.(3 分)【答案】C 【解析】C 项中“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学识浅陋,可能会辜负财主所托”错误,是因为“记述乡里,兹事体大”,且程士成生性孤傲高洁,想要秉节自守。7.(3 分)【答案】C 【解析】“

3、都利于反衬主人公程士成的形象”这一说法中,“反衬”手法的分析不正确。8.(6 分)【答案】第一次“大笑”既有能与挚友把酒言欢,一吐胸中块垒的畅快,又有用“驴叫”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也有与知己用驴声相戏的乐趣。“大哭”是二人对辛酸悲苦过往的一种情绪宣泄。最后“大笑”是对以往经历的一种释怀和知己在侧的一种喜悦。9.(6 分)【答案】驴叫是痛苦时的一种情绪宣泄。程士成被迫在将军面前学驴叫,他引吭啸出的是满腔羞愤。驴叫代表洁身自守的气节风骨。程士成拒绝为财主歌功颂德,一声长啸是他对名利的蔑视。驴叫是承欢膝下的一种方式。程士成见母亲对驴叫声颇有兴致,学驴叫尽孝,让母亲开心。驴叫是知己之间的惺惺相惜。程士成

4、与“长人”以驴叫声相和,孙子荆临床驴鸣皆此类。驴叫是对死者的祭奠和哀悼。魏文帝知道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在葬礼上命人作驴鸣以送之。(写出 3 点给 6 分。)10.(3 分)【答案】C【解析】原文翻译:过去晋惠帝的皇后贾后要废掉愍怀太子,司空张华非但不据理力争,(反而)阿谀顺应贾后,苟全性命。直到赵王伦起兵废掉贾后,派使者捉拿张华。11.(3 分)【答案】D【解析】A.自大、夸耀/怜悯 B.转/拿,举 C.均为消灭、诛杀 D.姑且、暂且/如果、假设 12.(3 分)【答案】B【解析】B.原文说“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可知杜

5、如晦认为是虞世基不能和箕子相提并论。13.(8 分)【答案】(1)虞世基怎么能因为隋炀帝无道,不接受直言规劝,就闭口不提意见呢?(“岂得”“谏诤”“杜口”各 1 分,译出大意给 1 分。)(2)虞世基身为宰相,在应当进言的地方却保持沉默,他的确该死。(“得言”“诚”“合”各 1 分,译出大意给 1 分。)14.(3 分)【答案】(1)唐太宗鼓励进谏,虚心纳谏,广开言路。(2)大臣们积极进谏,群策群力,共商国是。(3)君臣关系和谐,政治清明稳定。译文: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明智的君主能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并且日益贤明;昏庸的君主总是力图掩饰自己的短处,日益昏庸。像隋炀帝,他自以为是,

6、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又拒绝别人的意见,果真就实在很难有人敢冒犯违逆他了。大臣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大罪过。商代的时候,箕子假装发疯来保全自己,孔子还评价他仁义。后来隋炀帝被杀,虞世基难道就该一同去死吗?”杜如晦说:“君主身边有敢于直言的大臣辅佐,虽然自己治国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孔子曾经赞扬过忠臣史鱼,说:卫国的大夫史鱼真耿直啊,国家有道义的时候他直言进谏,国家失去道义了,他还以死相谏。虞世基怎么能因为隋炀帝无道,不接受直言规劝,就闭口不提意见呢?他身居要职,却苟且偷生,不肯辞官隐退,这和箕子装疯离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过去晋惠帝的皇后贾后要废掉愍怀太子,司空张华非但不据理力争,(反而)阿谀顺应贾后,苟全性命。直到赵王伦起兵废掉贾后,派使者捉拿张华时,张华说:贾后废太子的时候,我不是没有说阻止的话,只是贾后没有采纳我的意见。使者说:你贵为三公,太子没有罪却被废掉,既然你的意见不被接受,你又为什么不辞退归隐呢?张华无言以对,于是他被斩杀,株连三族。古人说得好:国家危难时却不扶持,社稷倾倒却不支撑,用这样的宰相有什么用呢?所以君子虽然面临危难却依然能坚守节操。身居高位的张华既然

15.新加坡的基层治理米取的是政府机构、民选的国会议员、市镇理事会、社区基层组织兹美体和居民多元合作的社区治理机制和模式,致力于共同推进新加坡的社区发展新加地的社区管理模式A.秉承西方代议制民主原则B.依托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C.突出国家政府的核心地位D.注重不同族群的文化融合

1、 语文答案语文答案 1.(3 分)【答案】A 【解析】B 选项原文对应“我的童年和军旅生活都相对单一,与社会接触不多,文学创作的视野也就窄一些。”但是后续的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帮助,所以 B 选项以偏概全。C选项“十分理想化地站在女性角度来描写”错误,根据原文“我的描写是比较理想化的,其中也带有一些站在男性角度想象的成分”可知,“理想化”的程度不同,“男性角度”被换成了“女性角度”。D 选项“有时候觉得人生是难以完全把握的”错误,根据原文“我觉得人生有时候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把握的”可知,“有时候”应指“人生有时候不能完全把握”,而非我“有时候”产生的想法。2.(3 分)【答案】D【解析】“幽

2、默风趣”文中无依据。3.(3 分)【答案】D【解析】“都传达出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效果”错误。我与地坛 并未传达出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态度。4.(4 分)【答案】请问您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请问您未来有什么尝试新题材或者新结构的计划?5.(4 分)【答案】博爱体现在对女性的命运、老人现实和心理生活的关注。求索体现在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文学创作态度。担当体现在努力向读者传达自己对人生、民族命运的思考。6.(3 分)【答案】C 【解析】C 项中“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学识浅陋,可能会辜负财主所托”错误,是因为“记述乡里,兹事体大”,且程士成生性孤傲高洁,想要秉节自守。7.(3 分)【答案】C 【解析】“

3、都利于反衬主人公程士成的形象”这一说法中,“反衬”手法的分析不正确。8.(6 分)【答案】第一次“大笑”既有能与挚友把酒言欢,一吐胸中块垒的畅快,又有用“驴叫”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也有与知己用驴声相戏的乐趣。“大哭”是二人对辛酸悲苦过往的一种情绪宣泄。最后“大笑”是对以往经历的一种释怀和知己在侧的一种喜悦。9.(6 分)【答案】驴叫是痛苦时的一种情绪宣泄。程士成被迫在将军面前学驴叫,他引吭啸出的是满腔羞愤。驴叫代表洁身自守的气节风骨。程士成拒绝为财主歌功颂德,一声长啸是他对名利的蔑视。驴叫是承欢膝下的一种方式。程士成见母亲对驴叫声颇有兴致,学驴叫尽孝,让母亲开心。驴叫是知己之间的惺惺相惜。程士成

4、与“长人”以驴叫声相和,孙子荆临床驴鸣皆此类。驴叫是对死者的祭奠和哀悼。魏文帝知道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在葬礼上命人作驴鸣以送之。(写出 3 点给 6 分。)10.(3 分)【答案】C【解析】原文翻译:过去晋惠帝的皇后贾后要废掉愍怀太子,司空张华非但不据理力争,(反而)阿谀顺应贾后,苟全性命。直到赵王伦起兵废掉贾后,派使者捉拿张华。11.(3 分)【答案】D【解析】A.自大、夸耀/怜悯 B.转/拿,举 C.均为消灭、诛杀 D.姑且、暂且/如果、假设 12.(3 分)【答案】B【解析】B.原文说“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可知杜

5、如晦认为是虞世基不能和箕子相提并论。13.(8 分)【答案】(1)虞世基怎么能因为隋炀帝无道,不接受直言规劝,就闭口不提意见呢?(“岂得”“谏诤”“杜口”各 1 分,译出大意给 1 分。)(2)虞世基身为宰相,在应当进言的地方却保持沉默,他的确该死。(“得言”“诚”“合”各 1 分,译出大意给 1 分。)14.(3 分)【答案】(1)唐太宗鼓励进谏,虚心纳谏,广开言路。(2)大臣们积极进谏,群策群力,共商国是。(3)君臣关系和谐,政治清明稳定。译文: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明智的君主能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并且日益贤明;昏庸的君主总是力图掩饰自己的短处,日益昏庸。像隋炀帝,他自以为是,

6、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又拒绝别人的意见,果真就实在很难有人敢冒犯违逆他了。大臣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大罪过。商代的时候,箕子假装发疯来保全自己,孔子还评价他仁义。后来隋炀帝被杀,虞世基难道就该一同去死吗?”杜如晦说:“君主身边有敢于直言的大臣辅佐,虽然自己治国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孔子曾经赞扬过忠臣史鱼,说:卫国的大夫史鱼真耿直啊,国家有道义的时候他直言进谏,国家失去道义了,他还以死相谏。虞世基怎么能因为隋炀帝无道,不接受直言规劝,就闭口不提意见呢?他身居要职,却苟且偷生,不肯辞官隐退,这和箕子装疯离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过去晋惠帝的皇后贾后要废掉愍怀太子,司空张华非但不据理力争,(反而)阿谀顺应贾后,苟全性命。直到赵王伦起兵废掉贾后,派使者捉拿张华时,张华说:贾后废太子的时候,我不是没有说阻止的话,只是贾后没有采纳我的意见。使者说:你贵为三公,太子没有罪却被废掉,既然你的意见不被接受,你又为什么不辞退归隐呢?张华无言以对,于是他被斩杀,株连三族。古人说得好:国家危难时却不扶持,社稷倾倒却不支撑,用这样的宰相有什么用呢?所以君子虽然面临危难却依然能坚守节操。身居高位的张华既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3544.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