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1、二、非选择题16.(14 分)西汉时期,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新疆屯垦兴起;从西汉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到清朝的伊犁将军等,中央政府注重通过屯垦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分析背景,4 分,每点 2 分)古代的新疆屯垦历史悠久,屯垦规模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屯垦形式以军屯为主,日益呈现多元化特点。屯垦地点随时代变迁,形成南北疆的空间转移(或逐渐集中于北疆地区)。屯田地点主要依附于丝绸之路(或多集中于丝绸之路沿线),军事防御目的明显。屯田的时空分布受当朝经营西域的政策和内外部政治局势的双重影响(或受到国家实力变化的影响)。(总结特点,6 分,共 4 点,任意 3 点即可,只回答材料一的屯垦特点,最多得

2、 2 分)古代的新疆屯垦不仅为戍边军队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边疆稳定(或有利于国防巩固);还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或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也为近现代中国的屯垦事业提供了借鉴等。(探讨意义,4 分,任意 2 点即可)17.(14 分)背景角度:鸦片战争以后,国人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士大夫阶层自古喜好金石收藏;近代中埃两国相似的历史命运(都受到列强的侵略);古代中国与埃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6 分,任意答出 3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如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等角度酌情给分)研究的变化或表现:近代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体现

3、了从“道听途说”到“身临其境”(或由间接认知到直接接触)、从“盲目猎奇”到“理性认知”(从猎奇到传播知识)、从“知识启蒙”到“历史反思”等特点。(4 分,任意答出 2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意义角度: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救亡图存运动发展;传播史学知识,促进近现代史学的发展;相关文物或研究成果成为研究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等。(4 分,任意答出 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8.(12 分)示例:历史信息:村落(正式)公共空间的经济功能减弱;村落正式公共空间的行政功能弱化;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私人空间逐渐增多;公共空间的文化功能增强等。(共 4 分,任意选取 2 点即可,或者其他历史信息

4、,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农民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国家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等角度也可酌情给分)原因的角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权;人民公社体制废除;乡镇企业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乡村一体化建设(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推动,村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农民公共生活的日益丰富。(原因,4 分,任意答出 4 点即可)影响的角度,更新了农民观念,丰富了农民生活;激发了农民积极性,焕发了农村的活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2 分,任意答出 2 点即可)碑坡村村落公共

5、空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民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升华,2 分,任意答出 1 点即可)19.(15 分)材料二认为世界史研究范式开始转向全球视野和跨学科的视角开展研究。(2 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引起了贸易网络、文化交流、人口、物种、财富和权力等在整个世界上的重新布局。(2 分,得分点在前半句)从人口交流网络看,人口主要在洲际之间流动,(路线有从非洲迁至美洲,欧洲人迁至美洲、少量迁往非洲、大洋洲,亚洲印度人迁往非洲、美洲、马来西亚等地,中国人迁往马来西亚等)。人口的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各地的联系,形成新的族群、文化等;同

6、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改变;传播了疾病。(共 3 分,表现 1 分,影响 2 分)从物种交流网看,美洲特产传向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其他地区的物种在美洲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促进畜牧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共 3 分,表现 1 分,影响 2 分)从商贸交流网看,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发展;欧洲开始迈向资本主义(欧洲开始转型)。(共 3 分,表现 1 分,影响 2 分)从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视角下看,全球交换网络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同时全球交换网络的起始并不是自发和自愿的,也不是平等的和对等的,它是在一系列暴力与抵抗中完成的,并由此给非西方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2 分,任意答出其中 1 点即可)阅卷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及乙种群的种群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ln4时间段,甲种群增长符合“形曲线B.甲种群在l1时刻数量最大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1、二、非选择题16.(14 分)西汉时期,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新疆屯垦兴起;从西汉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到清朝的伊犁将军等,中央政府注重通过屯垦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分析背景,4 分,每点 2 分)古代的新疆屯垦历史悠久,屯垦规模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屯垦形式以军屯为主,日益呈现多元化特点。屯垦地点随时代变迁,形成南北疆的空间转移(或逐渐集中于北疆地区)。屯田地点主要依附于丝绸之路(或多集中于丝绸之路沿线),军事防御目的明显。屯田的时空分布受当朝经营西域的政策和内外部政治局势的双重影响(或受到国家实力变化的影响)。(总结特点,6 分,共 4 点,任意 3 点即可,只回答材料一的屯垦特点,最多得

2、 2 分)古代的新疆屯垦不仅为戍边军队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边疆稳定(或有利于国防巩固);还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或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也为近现代中国的屯垦事业提供了借鉴等。(探讨意义,4 分,任意 2 点即可)17.(14 分)背景角度:鸦片战争以后,国人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士大夫阶层自古喜好金石收藏;近代中埃两国相似的历史命运(都受到列强的侵略);古代中国与埃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6 分,任意答出 3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如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等角度酌情给分)研究的变化或表现:近代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体现

3、了从“道听途说”到“身临其境”(或由间接认知到直接接触)、从“盲目猎奇”到“理性认知”(从猎奇到传播知识)、从“知识启蒙”到“历史反思”等特点。(4 分,任意答出 2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意义角度: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救亡图存运动发展;传播史学知识,促进近现代史学的发展;相关文物或研究成果成为研究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等。(4 分,任意答出 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8.(12 分)示例:历史信息:村落(正式)公共空间的经济功能减弱;村落正式公共空间的行政功能弱化;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私人空间逐渐增多;公共空间的文化功能增强等。(共 4 分,任意选取 2 点即可,或者其他历史信息

4、,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农民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国家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等角度也可酌情给分)原因的角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权;人民公社体制废除;乡镇企业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乡村一体化建设(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推动,村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农民公共生活的日益丰富。(原因,4 分,任意答出 4 点即可)影响的角度,更新了农民观念,丰富了农民生活;激发了农民积极性,焕发了农村的活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2 分,任意答出 2 点即可)碑坡村村落公共

5、空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民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升华,2 分,任意答出 1 点即可)19.(15 分)材料二认为世界史研究范式开始转向全球视野和跨学科的视角开展研究。(2 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引起了贸易网络、文化交流、人口、物种、财富和权力等在整个世界上的重新布局。(2 分,得分点在前半句)从人口交流网络看,人口主要在洲际之间流动,(路线有从非洲迁至美洲,欧洲人迁至美洲、少量迁往非洲、大洋洲,亚洲印度人迁往非洲、美洲、马来西亚等地,中国人迁往马来西亚等)。人口的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各地的联系,形成新的族群、文化等;同

6、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改变;传播了疾病。(共 3 分,表现 1 分,影响 2 分)从物种交流网看,美洲特产传向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其他地区的物种在美洲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促进畜牧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共 3 分,表现 1 分,影响 2 分)从商贸交流网看,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发展;欧洲开始迈向资本主义(欧洲开始转型)。(共 3 分,表现 1 分,影响 2 分)从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视角下看,全球交换网络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同时全球交换网络的起始并不是自发和自愿的,也不是平等的和对等的,它是在一系列暴力与抵抗中完成的,并由此给非西方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2 分,任意答出其中 1 点即可)阅卷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8052.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