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普通用卷

[db:作者] 高三试卷 2023-05-25 12:10:10 0 2023 四川省 资阳市 高考 语文 试卷 普通

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普通用卷,以下展示关于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普通用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普通用卷

1、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是生活的产物。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的主体是以政治事业为己任的士人。正是以此为前提,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指出了士人的政治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其梅圣俞诗集序曰:“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此处之所谓“穷”,指古代士人的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的状态。对欧阳修的这段话,人们一般多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角度理解。这当然是对的,但往往忽视了此处特指的

2、对象,即诗人的社会角色。这里,诗人实际上是士人,或者是官人。一个诗人若想在诗歌创作上达到“工”的境界,必须与政治体系有密切联系。这是“穷”的前提。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诗人必须参与政治,进入仕途。否则,离开政治体系,便无所谓“穷”“达”,诗之“工”之与否就不存在。 在思想上,他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胸怀崇高的政治理想,并以儒家政治伦理为依归;而且还必须以政治事业为第一生命,以政治业绩为自己的终极的人生价值。即使“自放于山颠水涯之外”,也必须有政治上的“忧思感愤之郁积”。否则,胸中没有高昂的政治热情,对政治事功无家园之感,也不可能做出好诗。 要具备以上两点,他们一般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即按

3、照当时的社会体制,他们具有不可摆脱的政治义务。不仅在道义上,而且在身份上与当时政治事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无论是血缘的还是裙带的,他们与国家政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若可以轻易脱离政治体系,便可能一挫即退,成为乡间野老,就会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脱离了政治体系,就脱离了可使人“穷”“达”的环境,所谓“穷而后工”也无从谈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所谓政治并非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活动,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而是由者掌控的政府政治或官场政治。官场以外的政治活动绝无存身之处。也就是说,步入仕途,加入政府为君主服务,是知识分子所能参与的唯一政治活动。其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乃

4、至思维方式,都被固定于特定的政治模式之上。他们的生活状态只有“穷”“达”两途:在穷达之间,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情感模式;只有在穷达之间,才能激发出高昂的诗情。 因此,政治腐败,仕途困顿,他们无路可退,反而能激起他们更为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对政治理想(道统)和政治事业(事功)的寻求。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大都心存魏阙。古人所谓“怀才不遇”,看似处于脱离仕途的在野状态,实际上更显示其加入体制的政治渴望。而且身处下僚,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能激发他们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能“写人情之难言”。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便“愈穷则愈工”。 (摘编自李双华从“穷而后工”到“隐而后工”)1.  下列关于原文内

5、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穷而后工”是说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往往能激发士人高昂的诗情,催生出好诗。 B.进入仕途,进入政治体系,士人才能有“穷”“达”的人生体验,就有可能写出好诗。 C.流连山水自然美景的诗人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与这个诗人是否有家国情怀无关。 D.能够做到“穷而后工”的诗人,都是与国家政治有着种种联系而无法脱离政治体系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从文学与政治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论证了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这一观点。 B.文章阐述“穷而后工”中“穷”的内涵后,强调要从“穷”的主体的身份角度探究。 C.文章第三、四段将“政

6、治热情”和“政治背景”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D.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析,最后总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此后,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B.人们往往只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理解“穷而后工”,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 C.诗人一旦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就会成为乡间野老,“穷而后工”也就无从谈起了。 D.一些“怀才不遇”的古人看似远离了政治,实际上心系朝廷,具有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开始展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脉络。 北京市的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 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3100多万,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冬奥期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应用,让全球的运动员们纷纷“点赞”。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

21.1764年,意大利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抨击了残酷的刑讯逼供和有罪推定,提出了无罪推定的理论构想:“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西方法律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变化A.破坏了司法权独立B.凸显了律师制度的重要性C.弱化了法官的地位D.加强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1、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是生活的产物。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的主体是以政治事业为己任的士人。正是以此为前提,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指出了士人的政治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其梅圣俞诗集序曰:“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此处之所谓“穷”,指古代士人的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的状态。对欧阳修的这段话,人们一般多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角度理解。这当然是对的,但往往忽视了此处特指的

2、对象,即诗人的社会角色。这里,诗人实际上是士人,或者是官人。一个诗人若想在诗歌创作上达到“工”的境界,必须与政治体系有密切联系。这是“穷”的前提。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诗人必须参与政治,进入仕途。否则,离开政治体系,便无所谓“穷”“达”,诗之“工”之与否就不存在。 在思想上,他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胸怀崇高的政治理想,并以儒家政治伦理为依归;而且还必须以政治事业为第一生命,以政治业绩为自己的终极的人生价值。即使“自放于山颠水涯之外”,也必须有政治上的“忧思感愤之郁积”。否则,胸中没有高昂的政治热情,对政治事功无家园之感,也不可能做出好诗。 要具备以上两点,他们一般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即按

3、照当时的社会体制,他们具有不可摆脱的政治义务。不仅在道义上,而且在身份上与当时政治事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无论是血缘的还是裙带的,他们与国家政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若可以轻易脱离政治体系,便可能一挫即退,成为乡间野老,就会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脱离了政治体系,就脱离了可使人“穷”“达”的环境,所谓“穷而后工”也无从谈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所谓政治并非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活动,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而是由者掌控的政府政治或官场政治。官场以外的政治活动绝无存身之处。也就是说,步入仕途,加入政府为君主服务,是知识分子所能参与的唯一政治活动。其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乃

4、至思维方式,都被固定于特定的政治模式之上。他们的生活状态只有“穷”“达”两途:在穷达之间,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情感模式;只有在穷达之间,才能激发出高昂的诗情。 因此,政治腐败,仕途困顿,他们无路可退,反而能激起他们更为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对政治理想(道统)和政治事业(事功)的寻求。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大都心存魏阙。古人所谓“怀才不遇”,看似处于脱离仕途的在野状态,实际上更显示其加入体制的政治渴望。而且身处下僚,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能激发他们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能“写人情之难言”。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便“愈穷则愈工”。 (摘编自李双华从“穷而后工”到“隐而后工”)1.  下列关于原文内

5、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穷而后工”是说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往往能激发士人高昂的诗情,催生出好诗。 B.进入仕途,进入政治体系,士人才能有“穷”“达”的人生体验,就有可能写出好诗。 C.流连山水自然美景的诗人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与这个诗人是否有家国情怀无关。 D.能够做到“穷而后工”的诗人,都是与国家政治有着种种联系而无法脱离政治体系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从文学与政治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论证了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这一观点。 B.文章阐述“穷而后工”中“穷”的内涵后,强调要从“穷”的主体的身份角度探究。 C.文章第三、四段将“政

6、治热情”和“政治背景”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D.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析,最后总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此后,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B.人们往往只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理解“穷而后工”,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 C.诗人一旦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就会成为乡间野老,“穷而后工”也就无从谈起了。 D.一些“怀才不遇”的古人看似远离了政治,实际上心系朝廷,具有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开始展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脉络。 北京市的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 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3100多万,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冬奥期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应用,让全球的运动员们纷纷“点赞”。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8086.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