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以下展示关于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目录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二单元 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碰撞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

2、扩张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第 67 页 共 67 页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 起源: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 奠基(春秋战国):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3. 形成(秦汉时期):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4. 创新与发展(魏

3、晋至宋元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宋代形成的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5. 批判和禁锢(明清时期):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6. 衰落: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7. 复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以人为本,民本思想(1)以人为本(人

4、与神)。周公: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孔子:仁者爱人。(2)民本思想(君与民)。管子:顺应民意。孔子: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仁政、民贵君轻。2.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表现: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影响: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3. 提倡爱国,家国情怀(1)孔子、孟子、墨子等:以天下为己任。(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儒家学说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1)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2)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道之以

5、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4)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5.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3)屈原主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 和而不同(1)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孔子和孟子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特点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 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其蕴含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四、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1. 以农耕文明为基础。2. 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自我发展。3. 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民族文化交融。4. 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文化内涵。5. 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4)M-7是某些果蝇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与某些mRNA尾端的一段非编码序列(3^'-UTR)结合,进而抑制基因的表达。为研究M-7是否影响果蝇基因R的表达,科研人员以基因R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和荧光素酶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不受M-7的影响)为目的基因构建不同类型的基因表达载体,以不同果蝇胚胎细胞为受体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在适宜条件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荧光)。请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各组实验选择的表达载体和果蝇胚胎细胞:;①②。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目录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二单元 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碰撞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

2、扩张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第 67 页 共 67 页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 起源: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 奠基(春秋战国):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3. 形成(秦汉时期):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4. 创新与发展(魏

3、晋至宋元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宋代形成的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5. 批判和禁锢(明清时期):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6. 衰落: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7. 复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以人为本,民本思想(1)以人为本(人

4、与神)。周公: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孔子:仁者爱人。(2)民本思想(君与民)。管子:顺应民意。孔子: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仁政、民贵君轻。2.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表现: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影响: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3. 提倡爱国,家国情怀(1)孔子、孟子、墨子等:以天下为己任。(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儒家学说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1)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2)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道之以

5、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4)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5.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3)屈原主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 和而不同(1)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孔子和孟子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特点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 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其蕴含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四、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1. 以农耕文明为基础。2. 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自我发展。3. 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民族文化交融。4. 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文化内涵。5. 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1344.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