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统编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妇闺情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解析)

统编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妇闺情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解析),以下展示关于统编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妇闺情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统编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妇闺情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解析)

1、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妇闺情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下面小题。点绛唇春闺(明)陈子龙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注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惯:照例。“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风雨摧落满日春光,使人

2、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 “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词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3、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B“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C刘诗“宜面”意为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4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南唐冯延巳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

4、。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西江月宋贺铸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怅怅,此段不堪回想。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注】锦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杆,称为“箭”。一般认为,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泪阑干”运用拟人手法,既交代了时间,描绘了室内环境,也饱含着人物内心深切的情感,与下片的“和泪试严妆”形成巧妙的照应。B“难销夜似年长”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是由情人天各一方,以及无法借书

5、信聊解相思等多种因素促成的。C贺词善化用名句,“此段不堪回想”可联想到“此情可待成追忆”,“欲寄书如天远”则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异曲同工。D两首词都长于塑造形象。冯词中那位戴凤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贺词中那对扶肩携手、待月看花的情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情感内涵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小题。一剪梅周文璞风韵萧疏玉一团。更著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注】据太平御览中荆州记记载,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赋诗寄赠好友范晔后,人们常以折梅赋诗表达对

6、家人和友人的怀念。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周词开篇“风韵萧疏玉一团”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风韵萧娴,貌美如玉的女主人公形象,“更着梅花,轻袅云鬟”在高耸的云髻上插上梅花,又写出了她对意中人的思念。B周词中“温柔”二字是女主人公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天上人间”表明过去的温柔和现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极言女主人公对曾经美好生活的留恋不舍。C李词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写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流水之景,与上片的“红藕香残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洋河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B.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河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C.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烊河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D.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河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

1、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妇闺情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下面小题。点绛唇春闺(明)陈子龙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注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惯:照例。“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风雨摧落满日春光,使人

2、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 “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词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3、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B“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C刘诗“宜面”意为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4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南唐冯延巳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

4、。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西江月宋贺铸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怅怅,此段不堪回想。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注】锦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杆,称为“箭”。一般认为,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泪阑干”运用拟人手法,既交代了时间,描绘了室内环境,也饱含着人物内心深切的情感,与下片的“和泪试严妆”形成巧妙的照应。B“难销夜似年长”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是由情人天各一方,以及无法借书

5、信聊解相思等多种因素促成的。C贺词善化用名句,“此段不堪回想”可联想到“此情可待成追忆”,“欲寄书如天远”则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异曲同工。D两首词都长于塑造形象。冯词中那位戴凤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贺词中那对扶肩携手、待月看花的情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情感内涵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小题。一剪梅周文璞风韵萧疏玉一团。更著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注】据太平御览中荆州记记载,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赋诗寄赠好友范晔后,人们常以折梅赋诗表达对

6、家人和友人的怀念。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周词开篇“风韵萧疏玉一团”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风韵萧娴,貌美如玉的女主人公形象,“更着梅花,轻袅云鬟”在高耸的云髻上插上梅花,又写出了她对意中人的思念。B周词中“温柔”二字是女主人公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天上人间”表明过去的温柔和现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极言女主人公对曾经美好生活的留恋不舍。C李词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写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流水之景,与上片的“红藕香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2861.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