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以下展示关于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材料二: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

2、,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

3、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节选自说苑立节)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子A与B吾C吾D与E子F分G楚H国I子J不K与L吾M子N父O则P死Q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盖,文中通“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

4、意思不同。B.爱,文中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C.士,文中指品德好、有学识的人,与过秦论中“六国之士”的“士”意思不同。D.劫,文中指劫持,与苏武传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劫”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公子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儿子的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D.白公胜被申鸣

5、派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好,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4分)(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4分)5.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6、。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D.尾联“寒无睡”“百遍开”刻画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7.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从“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情景。(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

5.5.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稻屯洼湿地改造项目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当地对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退耕还湿,改善水质,根据地形地貌分段规划,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等湿地长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地实行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适当引人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论D.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材料二: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

2、,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

3、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节选自说苑立节)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子A与B吾C吾D与E子F分G楚H国I子J不K与L吾M子N父O则P死Q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盖,文中通“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

4、意思不同。B.爱,文中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C.士,文中指品德好、有学识的人,与过秦论中“六国之士”的“士”意思不同。D.劫,文中指劫持,与苏武传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劫”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公子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儿子的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D.白公胜被申鸣

5、派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好,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4分)(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4分)5.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6、。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D.尾联“寒无睡”“百遍开”刻画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7.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从“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情景。(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2993.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