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1、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微观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微观层次的经济发展质量。首先,生产经营者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法律法规提出的质量要求,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质量需求。 1993年,我国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并于2000年、2009年两次进行修改,为我国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生产经营者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其次,生产经营者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2、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最后,要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勇于创新、自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将微观创新创业小溪汇聚成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河的必由之路。 宏观经济状况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在新时代,只有实现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第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和保持总体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正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

3、境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第二,提高总体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把各项成本特别是各层次的管理成本切实降下来。重点是通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第三,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对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外部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等各类经济风险的预判和识别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形成,化解风险冲击或减缓风险影响。第四,进一步提高应对经济领域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外部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主要包括:物质能力如应对能源、粮食、外汇储备等方面突发事件的能力,政策反应能力如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突发事件预案储备等。在对风险的

4、预判、识别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方面,宏观调控水平是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到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上。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全体居民的需要。第二,能够创造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形成基本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使居民总体收入稳定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基本消除贫困。第三,社会风气积极向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氛围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第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5、美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节选自2018年第14期新华文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要想使我国经济取得高质量的发展,不管何时,我们都要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内在要求。 B.高质量发展是建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是一个需要不懈努力的过程。 C.要想实现我国经济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D.我们要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中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颁布、修改情况,意在证明法律法规对提高微观经济发展质

6、量的作用。 B.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强调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论证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微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D.文章在论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谈到,高质量发展有若科学的理论概括和发展要求,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作者在微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中谈到,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B.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是我们当下要克服的重点。 C.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落实到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就业机会,社会风气,绿色发展理念等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上。 D.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21.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主要在细胞间或细胞内传递信息。如图表示存活因子通过启动细胞内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凋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存活因子被激活的受体A.存活因子是抑制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B.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需要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受体的特异性结合C..某抗体能破坏存活因子的受体,推测该抗体会加速细胞凋亡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Bal-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细胞调被抑制

1、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微观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微观层次的经济发展质量。首先,生产经营者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法律法规提出的质量要求,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质量需求。 1993年,我国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并于2000年、2009年两次进行修改,为我国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生产经营者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其次,生产经营者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2、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最后,要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勇于创新、自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将微观创新创业小溪汇聚成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河的必由之路。 宏观经济状况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在新时代,只有实现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第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和保持总体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正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

3、境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第二,提高总体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把各项成本特别是各层次的管理成本切实降下来。重点是通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第三,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对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外部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等各类经济风险的预判和识别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形成,化解风险冲击或减缓风险影响。第四,进一步提高应对经济领域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外部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主要包括:物质能力如应对能源、粮食、外汇储备等方面突发事件的能力,政策反应能力如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突发事件预案储备等。在对风险的

4、预判、识别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方面,宏观调控水平是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到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上。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全体居民的需要。第二,能够创造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形成基本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使居民总体收入稳定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基本消除贫困。第三,社会风气积极向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氛围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第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5、美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节选自2018年第14期新华文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要想使我国经济取得高质量的发展,不管何时,我们都要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内在要求。 B.高质量发展是建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是一个需要不懈努力的过程。 C.要想实现我国经济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D.我们要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中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颁布、修改情况,意在证明法律法规对提高微观经济发展质

6、量的作用。 B.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强调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论证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微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D.文章在论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谈到,高质量发展有若科学的理论概括和发展要求,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作者在微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中谈到,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B.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是我们当下要克服的重点。 C.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落实到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就业机会,社会风气,绿色发展理念等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上。 D.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3601.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