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以下展示关于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眉山市高中2024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词一代之胜说”作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最具

2、影响力的说法之一。明确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法的是清人焦循,后经王国维、胡适的倡导,广为人们接受。然而焦循并非此说的开创者,其源头可追溯至金元。如金代刘祁说:“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元人罗宗信也指出:“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这些言论当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雏形。至明代,该说渐显理论色彩,茅一相云:“夫一代之兴必生妙才;一代之才必有绝艺。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独善其美而不得相兼。”至王国维、胡适,则吸收了西方思想,并予以进一步发挥,使之完成了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由众多学者累积阐发形成的。这些

3、学者都把宋词当作宋代的文学代表样式加以弘扬、渲染。诚然,曲子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样式,在有宋一代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是如果深入“宋词一代之胜说”所依附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中,不难发现,该说的提出其实并非尊崇客观事实,因而“宋词一代之胜说”也就难能悉数可信了。我们先看元人罗宗信的论断,从他“大元乐府”的说法其实已经可以看出,该观点最终指向的是元朝,这使我们自然联想到其观点本意是为了彰显本朝文学的成就;再说明代的茅一相,其本人是一位热衷戏曲的曲论家;焦循也是一位著名的曲论家,著有花布农谭曲考等不少戏曲论著;而王国维本人对戏曲的兴趣也不必多言。因此,在回看该观点时便不难发现,表述过这一观念的学

4、者中,绝大部分是曲作家。可见这一观念的提出,与金元时代戏曲与散曲的盛行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肯定元曲的文学地位,是这一观念形成的真正动因。审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一观点,不难发现此说的核心是“文体代兴”,即文体“始盛终衰”的过程与朝代的更迭是同步进行的。如果承认这一说法,就会推出“由律诗的灭亡必然会孕育出新的文体词”这种不恰当的观点。然而,一代之兴不一定会产生新的文学体裁;一种文体形成后,其生命力也并不一定因朝代的更替而灭亡。文体的盛衰并不与朝代兴替呈对应关系,若以朝代为基准对一种文学样式进行判断,就会割裂文学发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有违客观史实。“宋词一代之胜说”是为肯定元曲的地位而提出的,存

5、在强烈的目的性。“真”与“活”是元曲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宋词符合该标准,因而宋词的光环就被论者描述得无限大,以此盖过宋代其他文学样式的成就。而宋诗恰恰与之相反,“真”与“活”的特色不够明显,因而不被论者看好。诚然,宋代的词作是当时最具特色的文学样式,但并不能说宋词代表了宋代整体文学的最高成就,也不能说词只兴盛于宋代。钱仲联教授曾言:“词至于清,生命力还旺盛,光芒还是万丈。”所以,若以史学观来分析文学现象,就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出发,  不能为了自圆其说而扭曲客观史实。每朝每代的文学都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出现的,不能只看到“塔尖”的突出而无视整个“塔基”的重要性。更何况,宋词也不能被简单地视

6、为宋代文学的“塔尖”。(摘编自沈松勤“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词一代之胜说”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清人焦循。B.“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由古今历代学者累积阐发而成,该说认为宋词是宋代的文学代表样式。C.“文体代兴”说将朝代作为基准,认为文体的盛衰与朝代的兴替同步,忽视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D.宋词符合元曲“真”“活”的特点,因此光环被无限扩大,而宋诗因没有这些特点而不被看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有违客观事实,并以此论证依附于它的“宋词一代之胜说”难能悉数可信。B.文章第三段揭示众多学者的曲论家身份,意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提出是为了肯定元曲的文学地位。C.文章第四段通过归谬法来论证“文体代兴”这一观点有违史实,直接论证了“宋词一代之胜说”有失偏颇。D.文章“绝大部分”“并不一定”等语句使持论更审慎,“金字塔”“塔尖”“塔基”等词则使说理更生动

11.辛亥是由现代的,有明确政治纲领的,同时它还提出了新的目标。而现代,政纲和新的目标,是以往所没有的,但却是后继者共同的特征、材料意在强调辛亥A.是近代民主制度实践的开端B.是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性事件C.冲击了正统文化的权威性D.拉开了完全意义上民主的序幕

1、眉山市高中2024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词一代之胜说”作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最具

2、影响力的说法之一。明确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法的是清人焦循,后经王国维、胡适的倡导,广为人们接受。然而焦循并非此说的开创者,其源头可追溯至金元。如金代刘祁说:“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元人罗宗信也指出:“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这些言论当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雏形。至明代,该说渐显理论色彩,茅一相云:“夫一代之兴必生妙才;一代之才必有绝艺。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独善其美而不得相兼。”至王国维、胡适,则吸收了西方思想,并予以进一步发挥,使之完成了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由众多学者累积阐发形成的。这些

3、学者都把宋词当作宋代的文学代表样式加以弘扬、渲染。诚然,曲子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样式,在有宋一代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是如果深入“宋词一代之胜说”所依附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中,不难发现,该说的提出其实并非尊崇客观事实,因而“宋词一代之胜说”也就难能悉数可信了。我们先看元人罗宗信的论断,从他“大元乐府”的说法其实已经可以看出,该观点最终指向的是元朝,这使我们自然联想到其观点本意是为了彰显本朝文学的成就;再说明代的茅一相,其本人是一位热衷戏曲的曲论家;焦循也是一位著名的曲论家,著有花布农谭曲考等不少戏曲论著;而王国维本人对戏曲的兴趣也不必多言。因此,在回看该观点时便不难发现,表述过这一观念的学

4、者中,绝大部分是曲作家。可见这一观念的提出,与金元时代戏曲与散曲的盛行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肯定元曲的文学地位,是这一观念形成的真正动因。审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一观点,不难发现此说的核心是“文体代兴”,即文体“始盛终衰”的过程与朝代的更迭是同步进行的。如果承认这一说法,就会推出“由律诗的灭亡必然会孕育出新的文体词”这种不恰当的观点。然而,一代之兴不一定会产生新的文学体裁;一种文体形成后,其生命力也并不一定因朝代的更替而灭亡。文体的盛衰并不与朝代兴替呈对应关系,若以朝代为基准对一种文学样式进行判断,就会割裂文学发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有违客观史实。“宋词一代之胜说”是为肯定元曲的地位而提出的,存

5、在强烈的目的性。“真”与“活”是元曲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宋词符合该标准,因而宋词的光环就被论者描述得无限大,以此盖过宋代其他文学样式的成就。而宋诗恰恰与之相反,“真”与“活”的特色不够明显,因而不被论者看好。诚然,宋代的词作是当时最具特色的文学样式,但并不能说宋词代表了宋代整体文学的最高成就,也不能说词只兴盛于宋代。钱仲联教授曾言:“词至于清,生命力还旺盛,光芒还是万丈。”所以,若以史学观来分析文学现象,就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出发,  不能为了自圆其说而扭曲客观史实。每朝每代的文学都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出现的,不能只看到“塔尖”的突出而无视整个“塔基”的重要性。更何况,宋词也不能被简单地视

6、为宋代文学的“塔尖”。(摘编自沈松勤“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词一代之胜说”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清人焦循。B.“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由古今历代学者累积阐发而成,该说认为宋词是宋代的文学代表样式。C.“文体代兴”说将朝代作为基准,认为文体的盛衰与朝代的兴替同步,忽视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D.宋词符合元曲“真”“活”的特点,因此光环被无限扩大,而宋诗因没有这些特点而不被看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有违客观事实,并以此论证依附于它的“宋词一代之胜说”难能悉数可信。B.文章第三段揭示众多学者的曲论家身份,意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提出是为了肯定元曲的文学地位。C.文章第四段通过归谬法来论证“文体代兴”这一观点有违史实,直接论证了“宋词一代之胜说”有失偏颇。D.文章“绝大部分”“并不一定”等语句使持论更审慎,“金字塔”“塔尖”“塔基”等词则使说理更生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4252.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