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和解析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和解析,以下展示关于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和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和解析

1、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清人看来,明代诗学出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求真不得反成伪,遂使伪诗

2、大行其道。面对此一诗道之厄运,清初诗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真诗”问题的大讨论,力图廓清明代“真诗”思潮中的种种流弊,从而建立新的诗学规范。在此一挽“真诗”之狂澜于既倒的过程中,清代的解诗学又贡献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观点呢?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方面:诗中须有“真我”。这个“真我”的要义,就表现为“我”之真诚无欺的情志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李柏襄平张少文诗集序中说三百篇之作乃“率于性者也”,正因其“悉出于天机自然”,故而成为“天下万世诗祖”,确立起后代诗歌创作的楷模与评判的价值尺度。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明代的“真诗观”也是强调“真我”的,如王世贞明确说“有真我而后有真诗”,但问题是,他们所追求的“真我”却

3、误入或以模拟复古为真(如七子派)、或以俚语童言为真(如公安派)、或以幽情单绪为真(如竟陵派)的歧途,结果就表现为以某种预先设定的面目遮蔽了“我”的真性情,这个“真我”也就成了“伪我”,所作之诗自然就是“伪诗”。“真”须受“正”的制约。既然“真我”的要义在于情志的真诚无欺,那么是不是抒写了真诚无欺之情志的诗歌就可以被称为“真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真诚无欺”既可用来描述带原始感性意味的自然情感,也可用来描述符合道德理性的社会情感,二者在正统儒家文艺思想中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杜濬奚苏岭诗序中辨析说:“夫诗至于真,难矣!然吾里自一二狂士以空疏游戏为真,而诗道遂亡。真岂如是之谓耶?夫真者必归于

4、正,故曰正风正雅,又曰变而不失其正。”庞垲诗义固说中解释“正变”之内涵曰:“合于礼义者,为得性情之正,于诗为正风正雅;不合礼义者,即非性情之正,于诗为变风变雅。”这显然是以诗之“正”作为规范,来对“真”进行制约,让其回归儒学“以礼节情”的文化传统,从而让诗更好地发挥对民众进行“温柔敦厚”之良好德性的教化功用。“真诗”须具有“美”的艺术形式。在保证了诗歌所抒写之情志既“真”且“正”的前提下,如何将其完美地传达出来,就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冯武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凡例中指出:“盖诗之为道,固所以言志,然必有美辞秀致而后其意始出。”这就明确说明了艺术传达的美感对所传达之内容具有的重要意义。只有既“真

5、”又“正”且“美”的诗歌,方“不失三百篇遗意”,才是真正的“真诗”。总之,清代解诗学对明代“真诗观”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诸如诗的本质属性、诗应当表现何种性情、诗的美学品质如何保证以及诗之审美与道德之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认识,集中体现出中国古典诗学在这些问题上的真知灼见,值得当代诗学认真倾听。(摘编自孙兴义清代解<诗>学对古典诗学体系的拓展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代诗学出现了“求真不得反成伪,遂使伪诗大行其道”的问题,为此,清初诗学界掀起了关于“真诗”问题的大讨论。B.在李柏看来,三百篇全都出于“天机自然”,因此成为“天下万世诗

6、祖”,确立后代诗歌创作的楷模与评判的价值尺度。C. 为了让诗更好地发挥对民众温柔敦厚的教化功用,要让诗之“正”对“真”进行制约,使其回归儒学“以礼节情”的文化传统。D. 当代诗学应倾听中国古典诗学对诗的本质属性、诗应当表现何种性情、诗的美学品质如何保证以及诗之审美与道德之关系等问题的真知灼见。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从“真”“正”“美”三个方面展现了清代解诗学对明代“真诗观”的反思,结构清晰,层次分明。B.文章将“描述带原始感性意味的自然情感”与“用来描述符合道德理性的社会情感”作对比,论证了“真”须受“正”的制约这一观点。C.文章论据翔实,论证充分,除了引用论证外,还使用了举例论证,如第三段杜濬奚苏岭诗序的内容就使用了举例论证。D. 文章从清初诗学界掀起了一场“真诗”大讨论谈起,归纳了清代的解诗学的部分观点,但作者未提

29.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亚洲四个经济体——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是A.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产业B.抓住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对外输出的机会C.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D.结合发达国家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1、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清人看来,明代诗学出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求真不得反成伪,遂使伪诗

2、大行其道。面对此一诗道之厄运,清初诗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真诗”问题的大讨论,力图廓清明代“真诗”思潮中的种种流弊,从而建立新的诗学规范。在此一挽“真诗”之狂澜于既倒的过程中,清代的解诗学又贡献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观点呢?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方面:诗中须有“真我”。这个“真我”的要义,就表现为“我”之真诚无欺的情志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李柏襄平张少文诗集序中说三百篇之作乃“率于性者也”,正因其“悉出于天机自然”,故而成为“天下万世诗祖”,确立起后代诗歌创作的楷模与评判的价值尺度。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明代的“真诗观”也是强调“真我”的,如王世贞明确说“有真我而后有真诗”,但问题是,他们所追求的“真我”却

3、误入或以模拟复古为真(如七子派)、或以俚语童言为真(如公安派)、或以幽情单绪为真(如竟陵派)的歧途,结果就表现为以某种预先设定的面目遮蔽了“我”的真性情,这个“真我”也就成了“伪我”,所作之诗自然就是“伪诗”。“真”须受“正”的制约。既然“真我”的要义在于情志的真诚无欺,那么是不是抒写了真诚无欺之情志的诗歌就可以被称为“真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真诚无欺”既可用来描述带原始感性意味的自然情感,也可用来描述符合道德理性的社会情感,二者在正统儒家文艺思想中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杜濬奚苏岭诗序中辨析说:“夫诗至于真,难矣!然吾里自一二狂士以空疏游戏为真,而诗道遂亡。真岂如是之谓耶?夫真者必归于

4、正,故曰正风正雅,又曰变而不失其正。”庞垲诗义固说中解释“正变”之内涵曰:“合于礼义者,为得性情之正,于诗为正风正雅;不合礼义者,即非性情之正,于诗为变风变雅。”这显然是以诗之“正”作为规范,来对“真”进行制约,让其回归儒学“以礼节情”的文化传统,从而让诗更好地发挥对民众进行“温柔敦厚”之良好德性的教化功用。“真诗”须具有“美”的艺术形式。在保证了诗歌所抒写之情志既“真”且“正”的前提下,如何将其完美地传达出来,就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冯武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凡例中指出:“盖诗之为道,固所以言志,然必有美辞秀致而后其意始出。”这就明确说明了艺术传达的美感对所传达之内容具有的重要意义。只有既“真

5、”又“正”且“美”的诗歌,方“不失三百篇遗意”,才是真正的“真诗”。总之,清代解诗学对明代“真诗观”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诸如诗的本质属性、诗应当表现何种性情、诗的美学品质如何保证以及诗之审美与道德之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认识,集中体现出中国古典诗学在这些问题上的真知灼见,值得当代诗学认真倾听。(摘编自孙兴义清代解<诗>学对古典诗学体系的拓展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代诗学出现了“求真不得反成伪,遂使伪诗大行其道”的问题,为此,清初诗学界掀起了关于“真诗”问题的大讨论。B.在李柏看来,三百篇全都出于“天机自然”,因此成为“天下万世诗

6、祖”,确立后代诗歌创作的楷模与评判的价值尺度。C. 为了让诗更好地发挥对民众温柔敦厚的教化功用,要让诗之“正”对“真”进行制约,使其回归儒学“以礼节情”的文化传统。D. 当代诗学应倾听中国古典诗学对诗的本质属性、诗应当表现何种性情、诗的美学品质如何保证以及诗之审美与道德之关系等问题的真知灼见。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从“真”“正”“美”三个方面展现了清代解诗学对明代“真诗观”的反思,结构清晰,层次分明。B.文章将“描述带原始感性意味的自然情感”与“用来描述符合道德理性的社会情感”作对比,论证了“真”须受“正”的制约这一观点。C.文章论据翔实,论证充分,除了引用论证外,还使用了举例论证,如第三段杜濬奚苏岭诗序的内容就使用了举例论证。D. 文章从清初诗学界掀起了一场“真诗”大讨论谈起,归纳了清代的解诗学的部分观点,但作者未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4289.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