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知识模块 > 历史

东北三省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243204Z)历史

[db:作者] 历史 2023-12-06 19:16:11 0

东北三省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243204Z)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答案汇总网收集并整理关于东北三省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243204Z)历史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东北三省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243204Z)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5.C【解析】当大肠杆菌细胞中色氨酸不足时,色氨酸不能与阻遏蛋白结合,色氨酸操纵子表达色氨酸的过程正常进行;当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与阻遏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色氨酸操纵子不能正常转录,不能合成色氨酸

由以上分析可知,色氨酸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A项错误

大肠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孔这一结构,B项错误

据图分析,当色氨酸不足时,阻遏蛋白失活,色氨酸能合成,当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和阻遏蛋白的复合物与操纵子结合,阻止RNA聚合酶与操纵子结合;从而导致色氨酸基因的转录受抑制,说明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C项正确

大肠杆菌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即转录过程,D项错误

16.D【解析】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往往具有专一性,如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A项错误;宿主细胞即大肠杆菌无高尔基体,B项错误;用32P标记外源蛋白基因,由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含有32P标记,C项错误;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均以宿主细胞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若宿主细胞大肠杆菌被5S标记,则可在子代噬菌体表面融合蛋白检测到35S,D项正确

17.A【解析】在真核细胞内,基因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或细胞质DNA上,A项错误;该基因中A占20%,则A十T占40%,C十G占60%,因此,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十G)/(A十T)为3/2,B项正确;解旋酶破坏氢键,作用于②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C项正确;将该基因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共复制3次后,形成8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含有5N,因此含15N的DNA分子占1/4,D项正确

18.D【解析】从题图中信息可知,DNA复制需要拓扑异构酶Ⅱ、解旋酶、引物合成酶、聚合酶I和聚合酶Ⅲ等多种酶的催化,A项正确;在DNA复制过程中,RNA引物能与模板链互补形成杂交链,该杂交链中可能含有碱基对A一U,B项正确;从图中信息可知,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等,C项正确;从图中信息可知,前导链和后随链都是新合成的子链,而两条子链上的碱基是互补的,D项错误

19.C【解析】由题意可知,该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才能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RNA病毒的这种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物质W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物质W不是抑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而是抑制逆转录过程,C项符合题意

20.C·50·【23·G3DY(新教材老高考)·生物学·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N】

东北三省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卷(243204Z)历史

3.1181世纪后期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在序言中说:“以下说法可能是不错的,即:几乎没有一种科学或技术,是不能以严密而合乎逻辑的方式来教给智力最不发达的人,因为绝大多数领域中的命题和规则都可以被分解成简单的概念,并按照紧密连接的次序来安排,其间维系的链条是决不会被打破的。”这体现出3.A.文艺复兴推动学文化进步B.科学革命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C.科学促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D.逻辑学学成功地改造了古典科技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北宋王安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甲法,其意在使国家权力直插中国基层,从而实现对基层乡村的全面控制。变法遭遇了秉承地方乡土自治观念的官员以及诸多学者的反对。北宋思想家张载在陕西创立了以“学贵致用”和“躬行礼教”为特点的关学,吕氏兄弟师承张载,最终创立了地方自治的首例成文乡约——《吕氏乡约》。——摘编自郭占锋等《群己关系与乡村社会治理——基于《吕氏乡约》的文本阐释》材料二《吕氏乡约》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由陕西蓝田“吕氏四贤”吕氏兄弟制定,传授张载学说,以“教化人才,变化风俗”为己任,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乡约并非官方的行政命令,且“其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摘编自刘学智等《陕西蓝田《吕氏乡约:中国历史上最早成文乡约》(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吕氏乡约》创立的历史背景。(5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吕氏乡约》的特点。(5分)(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乡约的认识。(4分)材料一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使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力进一步削弱;明朝还采用八股取士,利用儒家思想来控制士人思想。清朝沿用明制,继续加强,先后添设南书房、军机处;清朝先后收复台湾、击败噶尔丹、派遣驻藏大臣、进行改土归流,莫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版图;清朝继续八股取士,同时还大兴文字狱,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明清两朝君主不断强化抑商政策,使得小农经济在全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君主在工商业者的支持下与教会、贵族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由此逐渐形成欧洲最早的一批“国”,君主通过契约或协商的方式令各地贵族臣服,并逐渐把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君主们还建立常备军,加强王权的军事力量,有力保障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殖民扩张。作为回报,君主还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给予曾经支持他们的工商业者予以特殊的政策照顾,比如出口关税的优惠以及对进口产品的限制,这些都得到了城市工商业者的欢迎。这些君主还会不定期召开议会或等级会议向贵族和市民阶层咨询治国理政的政策。17世纪以来,受欧洲风潮影响,很多君主还标榜开明专制,邀请当时社会名流学者来王宫讲学,鼓励兴办综合大学和一些技术学校。——摘编自王亚平《权力之争:中世纪西欧的君权与教权》(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的特点。(8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欧洲不同于明清之处。(6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zsmk/ls/163593.html

[!--temp.pl--]

答案汇总网

http://www.xbuxx.com/

统计代码 | 冀ICP备19020861号-3

Powered By 答案汇总网 试卷答案汇总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答案汇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