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期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期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期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期末全册综合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孟子性善论既然是以善为性论,那么他首先要说明人有善性。对于这个问题,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在超越层面,孟子肯定人的善性来自天的赋予。他曾引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此诗的本意并不是讲性善,但孟子既引用此诗说明性善,自然就不应从诗的本意去理解,而应从孟子的引用意去理解,按照孟子的理解,以上四句是说,天降生众民,赋予其善性,有一事必有一事之法则;民既然秉持其善性必喜好这美德。故在孟子看来,善性来自天,是天的赋予。孟子的时代,
2、人们认为天具有道德属性,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而人的性又是天的赋予,所谓“天命之谓性”,这样人人便生而具有善性了。不过今天人们眼里的天、往往是自然之天,是牛顿物理学意义上的天,与孟子的时代大不相同,故对于天赋予人善性会感到不好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因为孟子强调天赋予人善性是一个超越的命题,而不是知识的命题;其所反映的是理性的事实,而不是经验的事实。而且孟子在溯源于天,肯定善有形上、超越的源头之后,又强调人有善性亦有事实的根据,可以在经验世界中得到显现与证明。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段文字常常被学者看作是孟子对性善的证明,此乃大误。人性善是对人性的全称判断,是说人性的全
3、部内容及表现都是善的,这显然是不能靠有限的举例来证明的,若要举人性可以为善之例来证明性善,同样也可举人性可以为不善之例来证明性恶。你若举雷锋助人为乐证明人性为善,别人也可举盗贼偷人财物证明人性为恶;你若举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忠贞不渝、别人也可举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毒害亲夫证明人性为恶。这样的举例可以是无限的,对于证明性善实际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孟子以上论述只是要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人皆有善性,而人皆有善性与人性是善虽有联系,但所指显然是不同的。人皆有善性是说人性中皆有善的品质和禀赋,皆有为善的能力,但不排除人性中还有其他的内容,所以即使为不善,也不能否认善性的存在。人皆有善性当
[db:内容1]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3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