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db:作者] 文档 2024-10-05 12:02:26 0

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以下展示关于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150分钟15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基础性。2本卷怎么考:考查信息性阅读基本技能(题2、4);考查文学审美基本技能(题8);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题13);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基本技能(题19、21)。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5、16、20、22。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中的“雅”与“俗”是一对不断变动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系统中,“雅”指处于文学正统地位的诗和文,“俗”指戏曲、小说及其他以俗语写作、演绎的文本。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

2、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主要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他之所以说“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主要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一是因为传统的“雅文学”只包含诗和文,而传统的“俗文学”的范畴十分广泛;二是因为许多正统文学原都是由“俗文学”逐渐升格而来的。诗起源于民间,原本是通俗的,后来为文人所取,才成为“雅文学”。词亦如是,小说也如是。一种通俗活泼的写作形态被主流作家取用时,其代表的文学也就成了“雅文学”。小说、戏曲这类中国传统的通俗文学也存在雅

3、俗之别。清代的“花雅之争”,就是戏曲内部作为雅乐正声的昆腔与京腔等花部之间的竞争。而运用文言叙事的笔记体小说、运用白话叙事的章回体小说也有雅俗之别,如世说新语往往不被视为通俗小说。雅俗是可以灵活转化的,文体不是划分雅俗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小说而言。三国演义红楼梦是传统通俗小说,但当代读者把它们当经典读。经典即“正”,也就是“雅”。所以雅俗之辨还涉及读者。(摘编自张蕾、孟亮雅俗之辨、类型文学与大众读者)材料二:“以俗为雅”是宋代文坛的一个重要观念。不少学者认为该观念最早由梅尧臣提出。这一观点未必站得住脚。梅尧臣提出“诗有五忌”,其中“二曰字俗则诗不清”(续金针诗格)。如此看来,梅尧臣反而对浅俗的字

4、句持否定态度。苏轼云:“诗需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题柳子厚诗)因此,“以俗为雅”这一观点首先由苏轼提出的看法更让人信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在再次杨明叔韵并引中声称自己是从苏轼处得到了“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妙法,并称此法为颠扑不破的诗歌创作原则。其实,在宋代之前就出现了“以俗为雅”的创作实践。唐代杜甫被宋人推崇为实践“以俗为雅”的杰出代表。北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指出,杜甫常用方言入诗。在宋代文学领域自觉提出和实践“以俗为雅”且有突出贡献的诗人首推苏轼、黄庭坚、杨万里三人。清代李树滋云:“用方言入诗,唐人已有之。用俗语入诗,始于宋人,而要莫善于

5、杨诚斋。”(石樵诗话)李树滋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以俗为雅”的实践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语言方面“化俗为雅”,二是在题材方面“化俗为雅”。宋代诗人尤其在语言方面的“化俗为雅”上下了极大功夫。宋代诗歌在语言方面的“化俗为雅”主要表现在诗人汲取民间语言,对谚语、方言等进行加工,将之化用在诗中,使诗歌活泼生动,通俗而饶有情趣。宋词的创作实践亦深得“以俗为雅”之妙。柳永的词吸收了大量口语,呈现通俗流利之风格,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之说。再如李清照的词,语言平易,格调清新。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赏析了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永遇乐(落日熔金),并指出这首词“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6、。明代杨慎评赞云:“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宋代话本小说中“以俗为雅”的现象更是普遍。可以说,宋代多种文体在创作实践中都体现出“以俗为雅”的倾向。“以俗为雅”意味着文学创作者的人格与作品风格相统一。莫砺锋指出,宋诗的“以俗为雅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对于俗的超越”(论宋诗的“以俗为雅”及其文化背景)。这种超越首先以文学创作者人格不俗为立足点。诗格出于人格,人格不俗是诗歌创作“以俗为雅”的先决条件。当代诗歌中曾经出现口水诗等未经熔铸、难登大雅之堂的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诗歌创作者的人格没有达到不俗的境界,他们在创作观念上将俗与雅混为一谈。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首先要求文学创作者的人格和品位不能太庸俗。“以俗为雅”还意味着文学创作者要有创新意识。苏轼云:“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书黄子思诗集后)清代蒋士铨亦云

[db:内容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43273.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