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db:作者] 文档 2024-11-23 16:00:17 0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以下展示关于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机密启用前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般都认为,登鹳雀楼刻画了大自然壮丽而雄奇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有人认为,“这里有诗人的向

2、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但是,诗人写此诗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果真如此吗?为了弄清这首诗的主旨,我们不妨先看看唐代有关登楼诗的概况。据统计,唐代涉及登楼的诗共有32首,其主题或这些诗人登楼的目的,无非有三:一是为了欣赏美景,这样的诗只有一首,即畅当的登鸛雀楼。其诗是:“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鸛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当然,此诗并非单纯写景。也寄寓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高逸的心志。二是为了排忧解闷,其中既有忧谗畏讥,又有仕途失意,这样的诗有三首,即王维的登楼歌、李白的登锦城散花

3、楼和韦应物的登楼。三是望乡土、思亲友。而以这第三种目的,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古人,特别是游子登楼往往会引起思乡怀人之情,这是环境使然,更是心中久郁之渴求。正如李九龄所说:“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登楼寄远)又如刘辟所说:“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登楼望月二首其一)在古代,不但登楼易引起思乡之情,凡是登高、登台、登阁等同样也会惹动乡思。建安时期王粲的登楼赋更是成为后代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思乡盼归的代表作品。这说明乡思和乡愁已成为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母题,是每个游子心心念念、拂之不去的情结。在古代,当他们归家无望时,远望当归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无怪司空图说:“老来不得登高看

4、,更甚残春惜年华。”(九月八日)邵雍说:“一般情意恶难羁,长怕登高望远时。”(登石阁吟)分析登鹳雀楼此诗,不能只着眼于后两句,还应先弄清前两句的诗意。白日,傅璇琮等主编的中华古典诗词比兴转义大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暗示时光流逝,感慨盛时不再。”“白日依山尽”,写的是日落之景。日落让人想到的无非有两点,一是留恋,所谓“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一是思乡,所谓“日幕乡关何处是”(崔颢登黄鹤楼)。此时诗人当兼有这两种感情,而以后者为主。可以古诗为证。陈子昂感遇:“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李白长歌行;“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很显然,古人写“白日”西驰,多是表达时光易逝

5、之感慨。而“白日依山尽”所隐含的也正是这种特定的意蕴。再看“黄河入海流”,此句除了写黄河奔流之势外,还让人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时光流逝。对此古人也多有同感,韦庄忆昔诗中:“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同时,古人还常常把白日西骋与长河东逝联系起来以抒发感伤之情,如李白古风诗中:“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弄清以上二句诗意,对于理解全诗至关重要,但也不可忽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一作层)楼”二句的言外之意。诗人为什么要“穷千里目”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大好风光吗?非也。倘若是为了欣赏美景,写白天岂不更好?为什么偏偏要写日落之际呢?此时,暮色苍茫

6、,视线不清,能看到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排忧遣怀吗?也不是。因为那样,不必非要“更上一重楼”不可。这里既然排除了登楼的前两个目的(赏景、排忧),那么就只剩下一个目的了,即望乡。在唐代,士子为走科举之路,不能不经过一番游历,其目的:一是遍走名山大川,在欣赏自然美景之余,结交诗友;二是奔走于权贵之门,“事干谒”。游子的游历时间一般都较长,所以思乡心切,而在薄幕时,尤其“增思深”。诗人之所以要“穷千里目”,当是在冥冥中想象家山远在千里之外,极目或可望见。因此,汉乐府悲歌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为什么说“远望可以当归”呢?这是因为古代交通极为困难,特别是缺少川资的士子往往只能以“远望当归”来排解思乡之情。王之涣的游历时间当在为官后退隐的十几年内,倘若思乡归去也较为容易,更不会缺少川资,并且,鹳雀楼就在家乡山西,往来也较为方便。但无论是哪类游子,其思乡的心情都是共有的,只不过急切的程度不同罢了。在这首诗中有三个意象,易惹动人的乡

[db:内容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49459.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