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广东2025届高三12月金太阳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db:作者] 文档 2024-12-20 16:03:01 0

《广东2025届高三12月金太阳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广东2025届高三12月金太阳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很多事情都出现了与周礼不符的历史现象,孔子对之深为不满,曾讲:“觚(古代一种酒器)不觚,觚哉,觚哉!”(

2、论语雍也)。这一现象  A.反映出社会秩序的变动                      B.说明士上升为主流阶层  C.表明恢复周礼刻不容缓                      D.体现了权力的平衡过渡2.据表1 可知,南朝宋时期的南方地区表1史料史料出处扬州刺史王子尚奏折称“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替而不奉,熂山封水.保为家利。富强者兼岭而

3、占,贫弱者薪苏无托”宋书羊玄保传南郡太守孔灵符“于永兴立野,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舍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宋书孔季恭传临川内史谢灵运“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宋书谢灵运传  A.土地兼并严重                              B.士族把持经济大权  C.庄园经济繁荣             &nbs

4、p;                D.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北朝的官方祭祀的雅乐系统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汉族乐器及乐曲,而是在儒家礼制外衣的笼翼下,清晰地表现出北朝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气息。北朝的音乐从乐器到乐曲,都是直接以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和乐器进入到官方郊庙祭祀雅乐系统中。这反映出北朝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少数民

5、族封建化加速  C.儒学思想的复兴                            D.华夏认同氛围较浓厚4.宋宁宗庆元年间,以台谏官出任的同知贡举开始负责(监督其他考官,即以一名台谏官充任知贡举或同知贡举,监督纠察其他考官。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命台谏官监督其他考官,防止其受贿私取。这些举措旨在                    

6、;         【高三历史 第1页(共6页)               25-198CA.促进台谏制度的合一B.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C 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D.完善科举取士的流程5.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设院使等官,其最高长官为朝廷大臣,第二位者用僧侣,从帝师中辟举。宣政院为从一品衙门,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不必经过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  A.内地与边疆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n

7、bsp;            B.对西藏民族事务的重视  C.对西藏地区的监督得到了加强                1).行政用人原则复杂多变6 明朝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为“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初,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仍互为表里,清朝入主中原之初就进行丿丁编审,并在康熙七年(1668年)废止了黄册制度。这一变化  A.反映出户籍管理的混乱     &nbs

8、p;                B.强化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  C.客观上有利于商业发展                      优使土地成为赋税主要标准7.某学者认为,经世学风发展至道(光)咸(丰)年间,成为一股气势磅礴的时代思潮。其显著标识便是道咸经世派的形成与崛起,他们精研边防、漕运、盐法、钱币、兵饷、刑名等实际学问,以匡济天下为己任。材料中的“他们”与以往的显著不同最可能是  

9、;A.坚持“中体西用”                          B.指出中国未来出路  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D.积极推进政治改革8.新文化运动之初,新旧双方围绕着“国性说”展开激烈争论。一方认为,作为“国性之灵魂与特质”的孔子之道具有永恒性;另一方则认为,国性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不断变化的,旧时代的国性要接受新时代的改造,对于曾经被奉为神圣信条的孔子之道来说也是如此。新旧双方的争论在当时  A.促进了思想界对儒学的扬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53969.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