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鞍山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二模)鞍山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生物学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剪接体由多种蛋白质和小RNA 组成。基因转录出的前体mRNA 经剪接体作用,形成成熟mRNA 后进入细胞质。下列有关剪接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单体包括氨基酸和葡萄糖 B. 组成元素只含有C、H、O、NC.由以碳链为骨架的大分子组成 D.发挥剪接作用的场所为核糖体2.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从发展期到成熟期,下列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能量的利用可以循环 B.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小C.营养结构越来越简单
2、D.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增多3. apoB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 mRNA 中某个位点的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碱基U、使密码子CAA 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导致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C.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D.该mRNA 可与 RNA 聚合酶结合完成翻译过程4.除化学突触外,电突触也是突触的一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较窄,间隙电阻较低,神经冲动的传递不需要神经递质。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或推测正确是A.突触小体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一部分B.兴
3、奋通过两种类型突触的传递都是双向的C.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慢D.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前膜内囊泡数量较多5.小李因食用芒果而出现了嘴唇肿胀、口腔起水泡等过敏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含量较低B.发生过敏反应之前小李已经接触过此类过敏原生物学 第1页(共10页)C.嘴唇肿胀部位的组织液渗透压比正常情况下高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能力异常导致6.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后获得各组分进行实验,并向试管中通入足量O标记的氧气。以下四组实验均在适宜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预期结果正确的是组别组分提供的碳源结果A细胞质基质C 标记的葡萄糖C标记的酒精
4、、COB线粒体悬液C 标记的葡萄糖CO、HO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 标记的葡萄糖C标记的丙酮酸、HOD线粒体悬液C 标记的丙酮酸CO、HO7.遗传漂变是指种群中基因频率在代际发生随机改变的一种现象。漂变的发生是由于偶然性对基因从亲代向下一代传递时的影响;不是所有个体都交配,也不是所有个体产生的配子都能贡献于繁殖,从而导致亲子代之间基因频率出现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一定方向变化B.遗传漂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与种群的大小无关C.遗传漂变的发生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没有影响D.遗传漂变可能会导致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8.为探究苹果果实成熟后逐渐变红的原因,进行了相关实验
5、,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光和乙烯都是调节果实成熟的信号B.增加光强有利于果实中花青素的积累C.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的含量是动态变化的D.光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促进花青素的积累9.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合龙”,构建起“固沙+阻沙”综合防治体系。其中的“草方格”固沙技术,是将麦草插入沙生物学 第2页(共10页)丘固定流沙,固定区内原有的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逐渐形成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未经人工种植的“草方格”内,植物定植、群落形成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采用“草方格”技术进行流沙固定、恢复植被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实施“草方格”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实现10.果醋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酒精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液面会出现气泡B.制作果醋的程序一定是先进行酒精发酵再进行醋酸发酵C.在醋酸发酵液表面出现的白色菌膜是酵母菌繁殖的结果D.制果醋不需要严格灭菌,发酵产物醋酸可以抑制杂菌繁殖11.直接测定种群的迁出率非常困难,但可通过测定种群的丧失率 (死亡率加迁出率),进而得出迁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