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2025年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含官方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二模)2025年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含官方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语 文 命题:沈阳市第二中学 齐曈曈 沈阳市第一二四中学 马 荻 东 北 育 才 学 校 刘 硕 沈阳市第一二四中学 毛晓婉 审题: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徐 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国的国防具有
2、悠久的历史,从夏朝的建立,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历经数千年,并随着20多个朝代的盛衰更替和社会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发展。这种完整一贯的历史延续,培育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锤炼了民众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勇于抵御外患的尚武精神。边防、海防建设是我国古代国防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为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一是下令禁海,二是在沿海的主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寨、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击了倭寇的侵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统治者和军事家就已经认识到国防与经济的关系,
3、提出“国不富”则无称雄之本, “兵不强”则无争霸之力,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尤重耕战,强调富国强兵。像秦始皇之所以能吞并六国一统帝业,就和秦国推行富国强兵思想有直接关系。后世各朝代的统治者都采取一系列政策,努力把发展生产与加强国防建设统一起来。(摘编自王向方、李望一大学生军事教程)高三语文 第 1 页 (共10 页)材料二:作为河西走廊的西端出入口,嘉峪关所在的位置南北两山对峙,中间的隘谷宽不到15公里,形成一个“瓶口”,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大道便从这里经过。明代初年,征虏大将冯胜选择此处天险,筑关以守,嘉峪关自此诞生。此后逐步修建了关楼等建筑,并日益完善。嘉峪关的地理形势优越,关南的祁
4、连山峻极于天,源出祁连山的讨赖河河水灌溉着嘉峪关、酒泉一带的农田,为军队提供给养;关北的合黎山、马鬃山附近有平坦的沙碛草原;明长城西端的关城屹立广漠,对外居高临下,便于观察敌情、控制敌军,对内地形平坦,便于输送物资,使关防无后顾之忧。然而,在崇山大漠之间防御西域敌兵入侵,仅靠一关防守还不够。明嘉靖年间,朝廷在嘉峪关周边建筑起一道长30余里的长城,南起祁连山支脉文殊山脚下讨赖河北岸的悬崖边,北接黑山峭壁间的石关峡,中间联结嘉峪关。因关城北向的延伸部分,筑于陡峭的黑山山脊之上,坡度高达45度,又高又陡,上面的台阶仿佛垂直悬挂在山上的手臂,惊险震撼,被称为“悬臂长城”。至明万历年间,嘉峪关的防御设施
5、逐渐完善和巩固,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面为半圆形的坚固防御阵地。嘉峪关的完整防御体系,除了嘉峪关和长城外,还包括沿长城外侧深挖的壕沟,以及某些在壕沟两边修筑的沟墙,被称为“壕堑”或“外壕”。壕沟和长城结合,形成双重障隔,使入侵者的马兵、步兵都难以逾越。在长城沿线每隔约15公里,又修筑一座堡城,堡城屯兵防守;每隔约5公里设一墩,可容数十人,是屯兵、守望之所。在长城防御体系中,墩台是一个重要的设置。墩台即烽燧,俗称烟台、烟墩。墩台设置在高山险要之处,或在交通要道之上,主要作用是传递军情。驿传也是防御体系中一项重要设施,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往来公文。上述种种设置和建制构成了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在嘉峪关防线的外围,祁连山、黑河、巴丹吉林沙漠构成更大的天险保障。在争夺河西走廊的特殊历史时期,嘉峪关据一关而撼西域,锁钥河西,巨防中外。(摘编自范嘉嘉峪关的智慧)材料三:古代“强边固防”的内容很多,其中最根本的还是“筑墙置戍”和“开发边疆”两条。筑墙置戍是古代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的重要方式。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从临洮至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