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郑州市2025年高三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db:作者] 文档 2025-05-09 18:03:08 0

《郑州市2025年高三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郑州市2025年高三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郑州市 2025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地理试题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首发经济”是涵盖品牌首店、产品首发、模式首测、技术首展、设计首秀、艺术首演等全链条发展的综合性经济模式。2024 年上海新增首店 1200 余家,举办国内外品牌首发活动

2、近 3000场,成为全国“首发经济”标杆城市。据此完成 12题。1.上海成为全国“首发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优势是 A.工业基础雄厚,协作条件较好 B.国际知名度高,消费市场广阔 C.土地租金低廉,首发成本较低 D.交通通达度好,物流运输便捷 2.“首发经济”对上海的主要影响有 扩大制造业生产规模 带动城市产业和消费升级 提升城市全球竞争力 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A.B.C.D.距地面 500 米至 10000 米的高空风能是一种储量丰、分布广的可再生清洁能源。2024 年 10 月 10 日,S500 型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如下图)在湖北荆门成功发电。该发电系统的充氦浮空器通过内置发电机

3、组实现高空发电,同时可搭载照明、通信等设备,服务特定应用场景。据此完成 35题。高三地理试题卷 第 1 页(共 6页)3.与地面相比,高空风能资源开发价值更高的原因是高空 风速更大 风速风向更稳定 空气密度更小 空气污染更小 A.B.C.D.4.与常规低空风力发电相比,高空风力发电 A.清洁可再生 B.技术要求更低 C.生态破坏大 D.环境适应性强 5.推测 S500 型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场景最可能是 A.抗洪救灾 B.地震监测 C.公共交通 D.快递物流 退耕还林适宜区是指林地恢复后当地生态环境中的水分仍能够得到良性循环的区域。宏观气候条件是影响植树造林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坡向、坡

4、度和坡型(凸坡、凹坡)是影响局地土壤水分条件的地貌因素。下图为黄河中游某区域自然植被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 67题。6.该地区最适宜退耕还林的区域是 A.区 B.区 C.区 D.区 7.该区域退耕还林后土壤水分含量保持较好的坡面最可能位于 A.东北坡向的凸坡 B.东北坡向的凹坡 C.西南坡向的凸坡 D.西南坡向的凹坡 露点温度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实际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 2025 年某月 11 日 8:00 和 12 日 8:00天气实况图。据此完成 810题。高三地理试题卷 第 2 页(共 6页)8

5、.甲、乙、丙、丁四处大气的相对湿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中阴影地区最可能表示 A.大雾区 B.大风区 C.降雨区 D.霜冻区 10.受此次天气影响 A.内蒙古应进行畜牧业转场 B.河北应加固温室大棚 C.湖北应进行公路路面除冰 D.河南应防范洪涝灾害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木吉火山群”是由含有碳酸钙的地下水喷出地表沉积而成,属于钙质泉华型“冷火山”。“冷火山”的“火山口”中多有积水,部分“火山口”已封闭。下图为木吉火山群中某个“冷火山”景观及其周边区域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3题。11.形成该“火山群”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化学沉积 D

6、.风化作用 12.部分“火山锥”发育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地势较高 B.水中钙含量高 C.岩浆活动强烈 D.地壳持续抬升 高三地理试题卷第 3 页(共 6页)13.顶部封闭的“火山锥”未来最有可能 A.相对高度增加 B.相对高度减小 C.锥体体积扩大 D.锥体体积不变 硒是动植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土壤中硒主要来自岩石风化,再经过农作物或动植物经食物链传递被人体吸收利用。土壤硒含量与土壤 PH 值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和风化程度呈正相关。某研究小组在广东省佛冈县采集 4 组深层土壤剖面样本,下图为土壤样本中硒元素含量的数据。据此完成 1416题。14.受自然因素影响,随深度增加土壤中硒含量整体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波动增加 D.波动减少 15.与林地和果园相比,水田土壤 20cm深处硒含量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成土母质释放硒元素少 B.硒元素随降雨淋溶较多 C.硒元素被作物吸收较多 D.表层硒元素被风力侵蚀 16.为了增强土壤中硒元素对人类的有利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A.水田施用适量石灰 B.退耕还林还草 C.提高水稻复种指数 D.水田休耕轮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74470.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