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三模)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db:作者] 文档 2025-05-23 14:02:37 0

《(三模)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三模)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秘密启用前               姓名         准考证号                  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2、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学者绘制的殷商王朝的神灵体系简表。据此可推知商代上帝帝五臣(四方、社)、帝使风河、岳小山、二山、十山、滴等高祖:夔、王亥先王(上甲以降)、先妣旧臣:伊尹、咸戊A.君主权力的绝对性                   B. 神灵观念中注入了人文因素C. 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3、;      D.  自然神灵崇拜占据核心地位2.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尧、舜、禹描绘成具有同一血缘、先后相继的关系,并指出其权力转移是通过选贤任能的禅让方式。两者的记述是基于A. 现实政治需要不同                  B. 历史叙述原则不同C. 经济发展形态不同                

4、 D. 代表阶级立场不同3.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且“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唐玄宗批准此奏。此举A. 遏制了宦官专权局面                B. 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C. 增加了奸相擅权隐患                D. 导致了官僚队伍的不断膨胀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  第1页

5、(共7页) 4.宋代史籍中有“干人”阶层,袁采的袁氏世范中,将干人分为“管库者”“管谷米者”和“贷财本兴贩者”三种类型。宋代干人阶层的出现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B. 推动社会成员身份日趋平等C. 反映出土地兼并问题的严重         D. 表明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5.明代作家吴承恩笔下的哪吒,三头六臂,威风凛凛。但手中的缚妖索与降魔杵,分明是为维护天庭秩序而存在。有趣的是,佛祖赐予的莲花化身与李靖手中的如来金塔,如同佛、道力量在天庭博弈的具象化符号。这里的哪吒形象A. 是君权

6、神授的政治隐喻             B.折射出明代父权桎梏的社会情景C. 是文明嫁接的最初萌芽             D. 映射了明代多元宗教共生的现实6.19091910年各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提供一些备各省采取的舆论,会议由督抚召集,督抚有监督咨议局选举及会议之权,对其通过的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以及令其停会、奏请解散之权。这反映出咨议局是A.近代中国议会民主政治的首次尝试    B.资产阶级推动地方自治的核心机构C.清朝政府维护专制统治的有限

7、改革    D.清廷扭转权力下移趋势的关键步骤7. 如下所示为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成为主流         B.共和政体下社会结构逐渐转型C.  自由平等的新秩序正在构建        D.列强侵略加剧下官办企业衰退8.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理主要遗教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根本大法。”这说明国民党A. 开始确立专制统治       &n

8、bsp;         B.力图建构“党治国家”的权威C.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D.努力践行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9.1945年2月,毛泽东乐观自信地认为战后可以走中间道路,与美苏协商共事;1948年11月,刘少奇表示在当今的时代“中立”是不可能的,是否联合苏联是“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1949年6月,周恩来电告南京市委时说:“我们对美帝亦无改变其政策的幻想。”由此可知A. 外交方针立足于时代因素考量       B. 中共外交思想在建国前已经成熟C. “一边倒” 外交方针早已有之      D. 中共主要领导人外交思想不一致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  第2页(共7页)10. 19501952年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分得土地,生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78705.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