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2025年宁夏、青海、山西、陕西省新高考生物试卷(选择性)(含解析)

[db:作者] 文档 2025-07-02 08:05:35 0

《2025年宁夏、青海、山西、陕西省新高考生物试卷(选择性)(含解析)》,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宁夏、青海、山西、陕西省新高考生物试卷(选择性)(含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 1页,共 23页2025 年宁夏、青海、山西、陕西省新高考生物试卷(选择性)年宁夏、青海、山西、陕西省新高考生物试卷(选择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1.佝偻病伴发的手足抽搐症状与人体内某种元素缺乏有关。该元素还可以()A.参与构成叶绿素B.用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辅助血红蛋白携氧D.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2.某樱桃品种由北方引种到南方后,栽培于平地和同一地区高山的相比,花芽小且产量较低。研究人员分析了花芽的激素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栽培地点 海拔(m)年均温度()激素含量(ngg-1)每 100 个花芽的质量(g)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脱落酸生长素平地1

2、018.717.24.1102.843.16.6高山105813.420.94.995.941.97.3A.樱桃花芽的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控B.平地和高山的樱桃花芽激素含量受温度影响C.樱桃花芽发育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反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高有利于花芽膨大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利用黑曲霉通过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生产柠檬酸,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水解糖为发酵提供碳源和能源B.扩大培养可提供足量的黑曲霉菌种C.培养基、发酵罐和空气的灭菌方法相同D.通气、搅拌有利于溶解氧增加和柠檬酸积累4.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3、.细胞持续分裂过程中端粒缩短可引起细胞衰老B.皮肤生发层新形成细胞替代衰老细胞过程中有新蛋白合成第 2页,共 23页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会导致机体的衰老D.衰老小肠上皮细胞的膜通透性改变,物质吸收效率降低5.对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A.通过观察颜色判断实验结果B.均须进行离心操作C.均可使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D.实验过程均须保持细胞活性6.临床上常用能量合剂给患者提供能量,改善细胞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某能量合

4、剂的配方如下表,其中辅酶 A 参与糖和脂肪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成分ATP辅酶 A10%KCl5%NaHCO3用量60mg100U10mL50mL用法溶于 500mL5%葡萄糖溶液后,静脉滴注A.K+经协助扩散内流以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B.补充辅酶 A 可增强细胞呼吸促进 ATP 生成C.3/H2CO3在维持血浆 pH稳定中起重要作用D.合剂中的无机盐离子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7.科研人员通过对绵羊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和胚胎移植等操作,获得了羊毛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的优良品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获取足够的卵子,需对供体绵羊注射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B.为确保受体绵羊

5、与供体绵羊生理状态一致,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受精卵发育至桑葚胚阶段,细胞数量和胚胎总体积均增加D.对照组绵羊的选择需考虑年龄、性别等无关变量的影响第 3页,共 23页8.丙酮酸是糖代谢过程的重要中间物质。丙酮酸转运蛋白(MPC)运输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PC 功能减弱的动物细胞中乳酸积累将会增加B.丙酮酸根、H+共同与 MPC 结合使后者构象改变C.线粒体内外膜间隙 pH 变化影响丙酮酸根转运速率D.线粒体内膜两侧的丙酮酸根浓度差越大其转运速率越高9.专食性绢蝶幼虫以半荷包紫堇叶片为食,成体绢蝶偏好在绿叶型半荷包紫堇植株附近产卵。生长于某冰川地域的半荷包紫

6、堇因 bHLH35 基因突变使叶片呈现类似岩石的灰色,不易被成体绢蝶识别。冰川消融导致裸露岩石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则该地区()A.半荷包紫堇突变的 bHLH35 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加B.半荷包紫堇 bHLH35 基因突变会引起绢蝶的变异C.灰叶型半荷包紫堇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冰川消融导致绢蝶受到的选择压力减小10.金刚鹦鹉的羽毛色彩缤纷。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能催化鹦鹉黄素的醛基转化为羧基,造成羽色由红到黄的渐变。同一只鹦鹉不同部位的羽色有红黄差异,该现象最不可能源于()A.乙醛脱氢酶基因序列的差异B.编码乙醛脱氢酶 mRNA 量的差异C.乙醛脱氢酶活性的差异D.鹦鹉黄素醛基转化为羧基数的差异11.入侵物种线虫甲和本土物种线虫乙常引起松树成片死亡。为探究两者的竞争关系,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甲和乙混合培养,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甲初始数量(条)乙初始数量(条)存活物种19+910+10甲26+610+10甲34+410+10甲43+310+10乙第 4页,共 23页A.相同条件下甲单独培养时的 K值比混合培养时大B.实验中仅存活一种线虫的原因是两者生态位相似C.设置相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83676.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