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2025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含答案)

[db:作者] 文档 2025-07-07 08:04:57 0

《2025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 1页,共 7页2025 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年湖北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走进北京通州航天育种基地,色泽鲜艳的“太空樱桃”“太空番茄”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辣椒”令人大开眼界。基地依托种业科技园区,与众多企业共同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育种产业链,不仅把高品质的粮食、果蔬端上了百姓餐桌,更攻克了一批种源“卡脖子”技术,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如图示意该基地在北京市的位置。据此完成各小题。1.该基地位于通州而非北京其他地区,主要是因为通州()A.交通运输便利B.育种基础雄厚C.气候条件优越D.土地资源充足2.太

2、空种子对农作物品质的提升()A.打破了农业生产地域性B.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C.弱化了农业生产季节性D.保障了农产品的稳定供应3.航天育种对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表现在()A.扩大农业生产规模B.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C.推动农业科技创新D.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依托良渚文化和运河文化,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的模式,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导,大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24 年,该区文化产业产值占杭州市的一半以上。据此完成各小题。4.余杭区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突出优势是()运河沟通南北,信息通达性高文化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得力第 2页,共 7页传统产业发达,劳动力较

3、充足数字技术先进,人才储备雄厚A.B.C.D.5.“文化+科技”模式对余杭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价值链B.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重工业向郊区转移C.持续加大产业投入,推进产业均衡发展D.提升交通建设水平,扩大物流辐射范围6.为促进余杭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开发未利用土地建设文化园区引入高校资源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健全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激励机制放宽文化企业准入标准以扩大规模A.B.C.D.某观测小组在当地以星空观测为主题,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在准备的星空图上标识了不同季节太阳的位置(如图)。据此完成各小题。7.该小组开展星空观测时,为取得好的

4、效果,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纬度经度高度A.B.C.D.8.观测发现,某夜晚 23:54 天琴座位于天顶附近,则第 2 天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刻是()A.23:50B.23:54C.23:56D.23:589.如图所示太阳视运动方向和周期是()自东向西第 3页,共 7页自西向东1 恒星年1 回归年A.B.C.D.西北太平洋某珊瑚岛礁属热带季风气候,呈长条形,沙堤环绕,植被繁茂。该岛沙嘴区受盛行风主导呈季节性变化,亦受波浪和潮汐作用。此外,极端风暴事件也会对沙嘴区造成重要影响。移动固沙障根据需要灵活布设。如图示意 2022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该岛沙嘴区的岸线变化。据此完成各小

5、题。10.受冬季风影响,该岛沙嘴区冲淤特点是()A.北侧、南侧皆以侵蚀为主B.北侧淤积为主,南侧侵蚀为主C.北侧、南侧皆以淤积为主D.北侧侵蚀为主,南侧淤积为主11.极端风暴事件对该岛沙嘴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植被受损,岸线向海扩张B.表层海水流速减弱,淤积加剧C.风浪增强,岸线侵蚀加剧D.表层海水流向转变,淤积加剧12.2022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该沙嘴区的岸线变化表明()沙嘴区受季风影响呈季节性冲淤交替沙嘴向西延伸的凸出部分基本无变化冬季时移动固沙障应主要布设于北侧冬季时移动固沙障应主要布设于南侧A.B.C.D.在长江上游川江段,散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量众多的江

6、心岛。根据地貌差异可将江心岛分为山地型和平坝型两类,其中山地型地形起伏较大,平坝型地势较为平坦。岛上以传统农耕为主,在长期渐进式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山水林田居”于一体的岛屿聚落环境体系。如图示意川江段江心岛路网与第 4页,共 7页聚落空间关系的结构模式。据此完成各小题。13.山地型江心岛路网与聚落空间关系结构模式为()A.带状延伸型B.环状延伸型C.十字环绕型D.自由树枝型14.符合平坝型江心岛聚落空间组织特点的是()沟谷湾田,依坡筑舍密林沃野,集中聚居丘麓片田,择缓而居环林围田,逐路而居A.B.C.D.15.川江段江心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差异化的聚落布局模式,其特征包括()小规模散布,形态自由集中连片,布局紧凑放射状蔓延,多轴推进组团聚居,错落有致A.B.C.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澳大利亚悉尼的人口从东部沿海中心区沿交通线向西扩散,奠定了悉尼都市区的基本框架,之后人口又出现回流。随着都市区的发展,空间发展不均衡加剧。为应对由此带来的问题,悉尼都市区规划于 2018年发布。该规划围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84411.html

[!--temp.pl--]